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不是被教师满堂灌代替。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支柱。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那么读书的作用则不言而喻。我深信:教学生一年,为学生想十年,为祖国想百年!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气魄着实令我震撼,但更多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我是否抓住了"阅读"这条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是否也受薄薄的一本教材的限制,而忽略了真正广义的阅读。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话语;只有阅读,教师才能够给学生一个可以仰视的身影;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成为教师。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大量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学习呀!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钱梦龙先生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越俎代庖,把自己的认知结果强加给学生。"毋庸置疑,教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是要教会学生阅读。但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依然习惯于讲授,课堂俨然是教师的讲坛或自身才艺的表演场,而学生不会阅读,思维得不到训练,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就这点,本人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  相似文献   

5.
张春华 《语文知识》2015,(4):49-51,2
一、自主阅读应是基于目标的学习行为语文是以阅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注重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用自己多年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做好点拨和发挥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自主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但是,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目标清晰的训练过程。洪宗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热情的调动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此处,教师的"导",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带领学生朝着一定目标展开阅读学习。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主体性、独立性。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师指导、引导下,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或者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要过度对课文进行逐字分析,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要让学生体验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最基本的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只要把阅读掌握得足够透彻,就等于掌握了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豫,课外的功效占70豫,这几乎是共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低年级(1-2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一、尊重"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筑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主要是指,把阅读的机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后进生"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多读能提高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13.
耿昆巍 《广东教育》2007,(7):115-1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必须注重过程,让学生自己走过一段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路.教学绝不意味着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应试,一味遵循"讲"的原则,也有很多教师盲目追求创新,课堂只重视形式,华而不实。这些不是"教得太死"就是"教得太浮",没有学生阅读的阅读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演绎好自己的个性体验,点亮阅读课的精彩,教师应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周红英 《考试周刊》2014,(32):53-54
正语文教学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篇篇课文就算结束了,它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乃至语文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其语文水平、语文成绩往往比较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九  相似文献   

16.
蔡清艳 《考试周刊》2013,(34):41-4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缺少生活经验,导致阅读量少,阅读主动性不强。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呢?下面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气氛,鼓励学生阅读,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让人文精神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鼓励阅读,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因阅读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课程一样,但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他们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学生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发掘教师的创造力的必要性。一、发掘教师的创造力1.建构创造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如掌握现代多元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这些都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互动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