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就词学研究领域而言,学者关于欧阳修词的思想艺术及其词史地位的评述甚多。其实,欧阳修对词体文学的贡献与其说在于题材的开拓与风格的嬗变,还不如说他更注重词的格调与审美情韵。"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欧阳修合乐而歌的情怀和至情至性的人生,为词学注入了高雅的情韵美,而这正是欧词研究所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
王士稹曾被尊为词坛“斯道总持”。其领导的广陵词坛在顺康之交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词学高潮。但王士稹在入京后却“弃之”,“禁不作词”。转捩的玄机除了词中的易代之思、其自身性格和为官心态之外,还有险恶的政治环境以及词学观念的不合时宜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多原因,王阳明认为辞章之学与圣贤之学存在着对立,使得其对文学创作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在热衷辞章之学的时期里,他至少是文学复古主张的赞同者.虽然从总体上,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价值不高,但其自身文学创作成就很大.在明代文坛上,他的诗歌、散文都有较高地位.其政论散文有充沛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夹叙夹议为主的散文善于借机开导;情感真挚自然;议论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4.
顾随先生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的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他的词擅长使用新的语言和新的句法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增强了小词的气势和力量,并以否定式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建构了具有北方地域色彩的新奇意境.  相似文献   

5.
张惠言既是又是著名经学家,其经学身份对其词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词学理论方面体现在"意内言外"的词学定义和"象理比附"的解词方式,在词作方面体现在重视运用具体意象来传达义理和沉着醇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清代末期袁学澜的《适园论词》,是一种重要的词话论著,集中表现了袁学澜的词学主张。但该词话尚无专书,而是附栽于袁学澜的〈零锦集词稿》中。现在将其辑校于此,并附以《零锦集词稿》的袁氏自序及好友张鸿卓的题词和评论,可以为研究者认识袁学澜词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词学的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开辟出词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的结合以及多元化发展,从而使词学的研究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动态体系,在世界文学的大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华绝代,光耀千秋。其对中国词坛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之前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狭窄境地中得到提升,加进了国恨家仇的内容。但这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无心插柳。他只不过用词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却在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10.
考察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中所体现的词学思想,分别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维度进行探讨,建构起叶嘉莹独具特色的词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速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徐灿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名相似,清代陈廷焯曾说:“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萍”,将其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在创作上,徐灿与李清照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持词学观念不同,徐词与李词在诸多方面又有所不同。文章以李清照作为参照,重点就词的内容、风格方面淡淡徐灿词的新变。  相似文献   

14.
周邦彦     
在宋朝,词学成为了文学的主流,而婉约词更是成为词的正统,出了很多的词学大家,将宋词前赴后继地发扬光大,成为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一代之文学"。周邦彦,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集大成"的词人,在文学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末  相似文献   

15.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以及与《乐府指迷》的关系,并阐述了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了它在词史上的地位。20世纪以来,《词源》开始进入现代学术研究视界,呈现出繁盛局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体现在词旨概论、"雅正"考辨、"清空"释解、价值考量与影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张炎《词源》研究接续了20世纪末的余绪,并出现视角多元化与体系化、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16.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的词,哀感顽艳,风格凄婉.人们对于它的成因,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一种是悼亡论,认为纳兰对爱妻卢氏早逝万分悲痛,左右了他的心绪,因此词中充满了哀怨.一种是家境论,认为其父作为明珠朋党的首领,权倾朝野,肆无忌惮,而纳兰知古鉴今,预感到前途不妙,所以,心境凄凉.一种是创作论,此论从创作心理、创作动力与创作方法角度分析哀感顽艳的成因,这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作为时代的词人,他的词风应有更深刻的时代原因.时代的冲突是形成词风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时代造就了纳兰的悲剧品格,悲剧品格决定了他凄婉的词风.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