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从<珠玉词>中经常提到的"酒"出发,试图分析酒在<珠玉词>诸多篇章中的意义,通过对比说明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探讨其人其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大致相当于今之"谓语".马氏对汉语语词(谓语)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明确了语词的概念、语词的构成,指出了语词与起词所组成的变式句,阐明了语词省略的几种情形.但<马氏文通>对语词构成的分析还不很完善,某些术语论述也不够严密,部分例句的分析也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莫"字用例的分析,认为"莫"为副词而非动词.  相似文献   

4.
"介"之词义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为代表的各种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教育在分析说解"介"的词义时,大都沿袭了<说文解字>的释义,以"疆界"为其词义引申的基础.通过对"介"的古文字形体(甲骨文、金文等)的考察,以及对先秦以来文献典籍中"介"一词的各种用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介"的本义是"铠甲",以此为核心引申出"甲士、辅助、疆界、突出、中介、介绍"等多种词义;"介"还是"芥草、纤介"等假借义;"界、芥"是"介"的后起分化字.  相似文献   

5.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6.
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论诚,须破"枉"、"伪"、"懒"、"欺"四字;而信,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互相交友、立身处世和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的经商道德,在近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志红 《职大学报》2003,(1):122-123
本文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分析了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的本质区别,并提出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从清中期到近代,关于温词有无寄托形成了不同观点的争论。常州词派从风雅兴寄的传统出发理解温词,而王国维、叶嘉莹则认为温词重在客观描摹,分歧的造成是由于时代文艺观的异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思想的谱系》采用多维"布点"与主题"统摄"的架构方式,以左翼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对当代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给予了深刻批判,是体现安德森思想锋芒、批评风格的力作。译者将"诗性"的文学表达方式融入到"理性"的学术话语构建中,使文本充满思辨而不失诗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叶适作品散佚较多,历代整理者对其佚文时有发见。《群书考索》《古今源流至论》《水利集》《荆川稗编》《图书编》《古论大观》均载有叶适《古今水利总论》一文,然《叶适集》、新修《全宋文》及相关订补文章均失载。作为叶适的一篇鸿文,佚文的发现对研究叶适及永嘉学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相似文献   

18.
杨朔散文瑕瑜互见.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化结构、诗化意境、诗化语言、诗化人物四个方面.缺陷主要表现在:程式化和虚假性两个方面.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对待,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留学给鲁迅最大的收获是使他认清了改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和医学对国民精神改造的乏力,这更加坚定了鲁迅改造国民精神的信念。鲁迅正是从藤野先生那里看到学术对于改造精神的乏力和藤野给予鲁迅的“热心的希望”的结局,看不到这种“新的医学”能给国人的精神带来什么改造,正如藤野先生所教的但根本不能改变日本青年的爱国思想一样。藤野先生给鲁迅的“良心发现”和“增加勇气”就是用笔来改造国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