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明代陆楫等人辑录的《古今说海》可以认为是一部古代小说的专门丛书。去年第2期《图书馆杂志》上王义耀同志对这部书的价值及作用做了大概的介绍,这对读者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王义耀同志依据鲁迅的说法,说《古今说海》裁篇别出,巧立名目,并引鲁迅所举《人虎传》为证,说毛病正出在这部《古今说  相似文献   

2.
明代学者兼民间文艺家冯梦龙是一位"穿行"于大、小传统之间的人物。其《古今谭概》是一部具有"美刺"内容的著作,并未脱离"大传统"固有的"美刺"风尚,有与"大传统"相一致之处。同时,对于具有不良因素的"大传统"的一些衍生物,又有着自身的观察角度,其思想意识不背离民间立场,也不背离读书人的良知。此乃《古今谭概》最是耐人寻味之处。就书中文体类型来看,虽有摘录体、笑话体、实录体之别,但其共通之处是各有不同程度的"笑点",各有一定的故事性,各有渠道不一的资料来源,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构成了颇合"街谈巷议"传统的话语体系,书里的文字因而颇具"小说意味"。冯梦龙作为一位十分熟悉小说文体的民间文艺家,运用其对通俗文学的丰富学养,将"古今"的故事"碎片"做了有"意味"的整合,成此别具一格的《古今谈概》,体现了大、小传统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多种内容和形式不同的书,加以编辑或整理,成为一部书,并另取一个书名的就叫丛书。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俞鼎孙、俞经弟兄二人所辑的《儒学警悟》。他们搜集了《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嬾真子录》、《扪虱新语》(上下),《萤雪集说》和《考古编》七部书编辑而成。但这部书流传很少,清代光绪年间才发现明抄本,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才由陶湘刊行。在这部书未发现以前,考证丛书源流的都以宋咸淳癸酉(公元1273年)左  相似文献   

4.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①时,常②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⑤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日:“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翰林——翰林院里供职的文人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书籍.  相似文献   

5.
书籍构件为整个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旧中国注意于书籍构件,特别是索引,当推商务印书馆进入王云五主政,《四角号码检字法》成功后。为书编制索引的极多,《辞源》不必说,有些书如《佩文韵府》这样大部头的资料书,现在的人因为不懂韵,离开商务编的索引已无法利用这部书了。再如《十通》,那样大一部百科性史料书,给它编了名目索引和现代目录,这部书就活了。又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全书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长篇小说中,《儒林外史》是惟一的一部“思想家小说”和“文化小说”。所以鲁迅说:“《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因此,帮助读者解决文本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而深入阐述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便是摆在《儒林外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艰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花了一个来星期,我才看完了这部五大本的《智力测验大全》。我知道,一部书用“大全”作书名,并无收罗殆尽的意思,只表明它的内容既多且广;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部“大全”,真个做到了多而且广。据编者在“前言”中说,五大本“大全”,一共收集智力测验题一千五百余则;其实远远不止此数,有许多题说是一  相似文献   

8.
《辞源》——近代第一本词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熔 《出版史料》2001,(1):110-113
我们都知道《辞源》,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初出版于1915年,是部综合性中型词书。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订,成为古汉语中型词书。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历史贡献。 (一) 产生《辞源》的历史需要《辞源》的选题产生经过多年的考虑。产生《辞源》的历史条件,或说客观需要有三个: 自从上世纪“西学”传入  相似文献   

9.
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最“危险”的总编辑》一书,是美国著名报人本·布莱德利的自传,也是“中信人物传记”系列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全书以独特、大胆而又让人兴奋不已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的美国社会和美国新闻业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内幕,并向我们呈现了作者70余年来绚丽多彩的传奇人生。该书的原名为《美好人生》(AGoodLife),缘起有人对他说“你这辈子命不错,布莱德利。嘿,干嘛不给这书起名叫《美好人生》呢?”后来,中文译者根据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内容,把书名改为了《最“危险”的总编辑》,大概是…  相似文献   

10.
1989年第3季,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奇门遁甲》。书封面是《奇门遁甲》,扉页却是《奇门五总龟》,章贡池本理先生解编,烟波钓叟歌合刻,刘秉荣点校(以下简称《奇书》)。这部《奇书》摆上柜台不久,便被抢购一空,可惜购到这部《奇书》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能看懂,都大叹上当受骗。这部《奇书》既不是《奇门遁甲》,又不是《奇门五总龟》,而是一部杂八凑,并且错误百出,实在不堪入目。《奇门遁甲》原来是一部数术学。《四库全书》把它归为数术类,与《太乙》《六壬》同为中国三大数术。它源于《易经》,以《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为依据,其法不用龟筮占算,只以十天干、九星、八门来推演——以乙、丙、丁作为“三奇”,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六仪”,将甲隐去,故曰“遁甲”。以《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之三方布局。上层象天,列九星;中层象人,列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下层象地,列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八卦变相为八门,故名“奇门”。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语法》是一部很好的断代语法书。这类书目前还少,所以,此书值得高度重视。先秦阶段时间很长,书籍也很多。写好这个阶段的语法专著,不是阅读少量几部文献所能奏效的。作者阅读了《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国谚》等29部先秦著作,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东坡诗说:“读书万卷始通神”。作者阅读了这样丰富的先秦典籍而后写成的这部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作者研究先秦语法,经常注意要符合先秦语言的实际。有人  相似文献   

12.
浙江图书馆善本书收藏中,有一部《古今义烈传》八卷未刊稿本,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述评历代义烈之土的传记体史书。张岱,初字宗子,以人称“石”公,即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年间(一说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平生读书广博,经史百家,靡不涉猎,著述弘富,史论、小品,佳作迭出。据其《自为墓志铭》所载,已编集成书的即有十五种,其中像《文集》、《石匮书》、《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这部《古今义烈传》,则…  相似文献   

13.
“堪靠灯”是英文Concordance的译名。这个译名见于1932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主任洪业所著《引得说》一书,但它并未被正式用于任何书名。 Concordance一词来原于拉丁文ConCordantiae,原意为“谐合”,作为“语词索引”的含义是假借的。1244年,Hugo de Santo Claro为拉丁文Vulgate版本的圣经作语词索引时第一次使用它。他的这部索引后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 继续看央视1套的《大宅门》,这部剧比《笑傲江湖》要有“戏”,虽有人说它是“一流演员,二流编剧,三流导演”,毕竟还有看点。除周六外,每天一集,播出时间:每晚20:06。  相似文献   

15.
新近译的这部《美学新解》,曾经深深地吸引着我,读后似觉得有一滴滴新鲜的甘泉,滋润着那被传统美学麻痹的神经。这部书是现代人站在全新的思想和知识高度写成的一部通俗美学读物。不管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写作方法,都具有新意,是一部真正的现代美学引论。本书原名为《艺术哲学》,在我的提议下。把它改为《美学新解》,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一是因为它的确比较  相似文献   

16.
《古今说海》是明代上海人陆楫辑录前代至明代的说部(小说)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著录了此书。它与宋曾慥的《类说》、元陶宗仪辑明陶珽重校的《说郛》等书相似,都是说部中较为著名的丛书。《四库总目》对这三种丛书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提出:《类说》多今人所未见,《说郛》捃拾繁富、巨细兼包,《古今说海》则每书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视二书为详赡。三书  相似文献   

17.
芝麻通鉴     
吴人韦政腹枵然,好谈诗书,语常不继。或嘲之曰:“此非出‘芝麻通鉴’上乎?”盖吴人好以芝麻点茶,市中卖者,以零残《通鉴》裹包。一人频买芝麻,积至数叶,而以零残语掉舌。人问始末,辄穷,曰:“我家‘芝麻通鉴’上止此耳。”(明·冯梦龙《古今笑史》无术部第六)  相似文献   

18.
黄鸿森 《传媒》2001,(4):53-54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9月30日出版的814号第8版刊登题为《小知识·我国的第一部》的一张书单,列出“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等29部书。旨意值得赞扬,读书界尤其是青年读者很需要这类知识。可惜,书单颇多差误,给人以草率之感。 专名有误 这里说的专名包括书名、人名、朝代名。书单上这方面有问题的有: (1)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本状》(晋  相似文献   

19.
“无错不成书”,不唯当世,倒是自古亦然的。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古人云:‘校书如拂几上尘’,言旋拂旋有也。”他慨叹连韩昌黎的儿子韩昶,也把“金根车”,错校成“金银车”。有人改铸民谚:“校不尽的错字,抓不尽的贼!”既然“错误难免”,便小错不惊,大错不怪了。读书常见错误趣例,录下,对麻木了的校对神经,或可起些微激活作用。 海峡出版社《古今谭概》590页,把荀子误成  相似文献   

20.
案头置放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的冯德英著《苦菜花》,凝视着封面,已是感慨丛生。白、绿为底色的封面上,在书名边注着“长篇小说”四个字,难到人们已不知道或已忘记《苦菜花》是一部长篇小说了吗?或许出版者为了告知新一代读者,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 确实,如果不是这部小说的再版,也许我也要把它忘记了,书中的母亲、娟子、星梅、花子、王柬之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湮没在记忆的风尘中已有十几年。书放在桌上,不敢去翻,怕见到那些被日本鬼子、汉奸杀害的同胞,包括还未懂事就被日本鬼子残害的曼子。 这些人物可以说是活在我小时候的心里的。在我的少年时代,《苦菜花》、《大刀记》、《平原游击队》等几乎成为大家的必读书。那时,并没有人强迫我们去读,而是一种自觉的学习,通过读这些书,便自然地产生了对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