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私人利益的经济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追求私人利益时必须坚持互利性原则,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去追求个人利益,同时要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公共选择理论。他们认为人是自利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在市场中是如此,在公共领域中也是如此。公众选择理论主张:(1)注重竞争与个人选择。市场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利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依次阐述:道德责任感的特点;道德责任感与个人利益追求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人的行为可分为三类:正当的行为、失当的行为和应当的行为。正当行为是那些为社会公正标准所许可的、一般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既不崇高也不卑鄙的行为。失当行为是那些该做而未做、不该做而做了的行为,或者说是那些该履行的义务而不履行、不该享有的权利而享有的行为。应当的行为是那些为了社会和他人利益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做了本不属于自己义务的事情的崇高的行为。比如:一个人自己出力挣钱以供自己享用,这是正当的行为。一个人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失当的行为。一个人把自己的劳动果实救济了贫困者,这是应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屋拆迁涉及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和政府的自利性,导致了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应该从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三方面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冲动,并通过官员和政客维护自身利益表现出来.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域,提出了“政府失败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于我国当今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是政府雇员的根本属性,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雇员还具有自利性,它决定了雇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和动机。分析雇员的自利性,区分合理自利性与扩张自利性,并对扩张自利性进行伦理、制度的制约,才能够真正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权利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既存在着广泛的个人权利,又存在着广泛的公共权利,原始习俗权利构成了原始社会的制度基础。原始社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程式化的权利机制,包含了现代权利概念的若干基本要素:具有一定资格的权利主体提出正当利益要求、相关人基于某种资源追求利益的行为、权力的运作、利益要求的实现等。这些要素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原始社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权利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对权利的研究多基于理想层面的可欲性或正当性,而忽略了权利的可行性。实际上,法律权利的实现需要公共成本负担,因而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两分法并不适当,一切权利都是积极权利,都需要政府的积极保护。公共资源有限,权利的实现需要权衡,因此具有相对性,而非常见的绝对性。权利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私人自由具有公共属性,这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宪政民主体制做出了论证。需要认真对待权利的公共成本。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是处理国家和公民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明确界分并相辅相成,任何一方无限扩张或式微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在政治实践中应追求二者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研究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对于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微博作为切入点,借鉴话语权、社会角色、意见领袖等社会学理论阐释了网络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融合的趋势——公共领域私人化与私人领域公共化。并且立足现实,分析了公私领域融合给社会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conduct of narrative research gives rise to a range of political issues which include the validation of narrative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s of power and authority among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omains. In this article three issues will be examined: The politics of research in a “narrative” mode which challenges traditional research; issues of power that arise i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relationships; and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studying the private domain of life story and autobiography.  相似文献   

13.
结婚和离婚都是非常私人化的行为,在彰显公民权利的今天,国家公权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当地限制了公民这一权利的自由行使。如何制约不适当的公权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人是文化的产物,公民人格的生成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公民人格的建构遭遇着文化阻隔,表现为惟上惟权的价值取向对人的自主性的抑制、学校"差序格局"对学校公共性的侵蚀、学校人际互动的"私德"对"公德"的僭越等。学校场域中的公民人格建构应厘清教育价值,提升人的自主性;构建实践共同体,增强学校的公共性;划清"私德"的疆界,培育人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和谐社会及其构建而言,“公”总是意味着个体、群体的同生共荣,意味着公与私、义与利等的相生相息。以公民身份为前提、以公域与私域的区分为基础、以丰富人性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终极追求,构成了当代“公”的观念的丰富内涵。学校基于公民生活实践,从培养公民意识、增强公民认同、鼓励社会参与等侧面着眼,有利于培育面向公民社会的“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由于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在公诉案件中是不能行使的,在自诉案件中也是不宜或者不能行使的,因此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冲突。应当取消。国外的法官行使逮捕决定权的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以社会团体为基本构成要素,独立于政府公域和市场经济私域之外的一个中间地带。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以法治、民主政治及其完善为基本条件。市民社会多元权利能够消解国家集权,遏制公权专断的倾向,促进法治的完善;社会团体成员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为民主政治提供组织条件,建设市民社会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权利(私权)与权力(公权)是法律文化和法学范畴中最基本的两个部分,市场经济以私权的发展为基础并依靠理性的公权作保障,私权文化会自发地对公权产生影响,但处于优位的公权一旦脱离法律的缰索便会对市场经济中的私权进行任意践踏,因此,唯有法律至上才能实现私权与公权的平衡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特性要求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传播主体、交往行为、公共性和公共舆论出发,研究作为新兴的个人意见表达和平等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博客对公共领域模式的四个方面的建构:博客演绎着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主体自我;促成了公共领域中的交往行为发生;搭建了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的空间;营造着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舆论氛围。文章通过论述以期对当前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理论发展扩宽路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rivate extension system has been at the centre of a debate triggered by inefficient public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 debate is anchor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private sector is more efficient in extension service deliver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private extension system in Kenya. It employ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vate extension is skewed towards high potential regions because it is either driven by profits or quick results. The private system benefits from the public extension staff, thus some form of commercial contracting of public staff to serve the private systems is appropriate. Public extension should not overlap in the areas efficiently served by the private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contracting the private sector to deliver extension to neglected areas. The government has a role in extension services funding, quality control, arbitration, monitoring and in provision of quality infrastructure to lower private sector players’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