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作者指出翻译就是双语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澄清在微观和宏观层次上不同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增进思想交流,扩大视野。  相似文献   

2.
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语内交际时语言的冗余成分正适合该语言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足以保证交际的成功。然而,语际时,如果把源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目的语就会与目的语信息接收者的信道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翻译是语际言际,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翻译的任务之一便是调整变换源语中本属于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信息接收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唐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背景,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英译的分析,阐述了许渊冲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内涵,彰显了“三美论”对唐诗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唐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背景,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英译的分析,阐述了许渊冲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内涵,彰显了"三美论"对唐诗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俊娥 《科教文汇》2009,(4):232-233
本研究以拒绝言语行为为例,通过调查中美两国学生的英语拒绝策略使用情况,探索母语的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汉语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社会等级观念、以及家族观念都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二语教学与学习,并对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不断频繁,翻译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活动。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它所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正是由于这种障碍,使得对于不可译性的研究成为翻译领域中一个被广为讨论的问题。作者有感于不可译性在实际翻译活动中的难以处理,大胆从理工科的角度出发,借鉴了近年来在系统论和控制论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灰色系统理论,尝试论证以该理论为依托,找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来更好地处理不可译性的问题的可能性,以拓展视角,打破传统的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语言学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胡方慧 《今日科苑》2009,(16):207-207
错误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研究将有利于改进外语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对语言错误进行分类开始,探讨语言错误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纠错方法和技巧。让学习者在错误纠正中不断地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淑君 《科教文汇》2010,(14):33-33,49
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阐述了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得出对教学的丰富启示。迁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习者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促进作用,避免负面干扰,趋利避害,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9.
马光明 《今日科苑》2007,(2):125-125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然而,非语言交流的手段在语言交流的同时对更好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身势语在英语教学和英语交际中值得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涵盖二语习得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本文论述了语际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内容,从语用语际学角度,分析了来赣留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顾虑。  相似文献   

11.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称呼语作为凸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其表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称呼语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不同于汉语称呼语。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时,非常容易出现英语称呼语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对英语称呼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以及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姜怡佳 《科教文汇》2014,(16):150-151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称呼语作为凸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其表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称呼语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不同于汉语称呼语。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时,非常容易出现英语称呼语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对英语称呼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以及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熊芬 《科教文汇》2010,(20):112-114
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时常发生。本研究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以期为中国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曲文泉 《现代情报》2007,27(5):125-126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结合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慧 《科教文汇》2008,(1):171-171
附和语在日本人的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使用附和语将妨碍交流的进行。在日语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的今天,对日语附和语的研究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日本人使用附和语的原因、日语附和语的种类以及使用时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生物课堂“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作以简介,重点讨论了该模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龚艳 《内江科技》2011,32(2):37-37
作为对外交流的的重要窗口,英译公示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译法也不断趋于规范.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很多题。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几大失误,并对其提出可能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宋元源 《科教文汇》2008,(6):166-166,169
身势语,如同有声语言一样,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身势语却会有不同的意思,同样,不同的身势语也会有相同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跟他人交流。本文提出学习身势语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例,其目的在于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非言语交际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更好的指导我们与外国人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9.
李娜 《科教文汇》2009,(16):124-125
从二语习得的现状看,课堂仍为学习者习得二语的最普遍的场所,同时也是学习语言时进行各种交流的地方。但真正的二语习得是否是按课堂教学的安排来进行?本文针对此问题收集了相关的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范谊 《百科知识》2001,(6):46-47
拥有共同的语言,使世界各民族人民能够自由交流、沟通,这是人类久远的梦想。中国古代文明能取得辉煌成就,和秦统一文字不无关系。欧洲各国能得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之先,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拉丁文在欧洲各国知识界的普遍通行更是直接相关。当时,欧洲几乎所有重要的科学、政治、历史、哲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