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前,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预言“地球村”将出现,30年后,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不是单一、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多元、动态的社会进程,与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社会领域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因此,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现象的解读,向我们提供一种宏观全景式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前,名传播学麦克卢汉预言“地球村”将出现,三十年后,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不是单一、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多元、动态的社会进程,与政治、经济、化的所有社会领域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因此,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化等各种社会现象的解读,向我们提供一种宏观全景式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2008年,联合国发展署发表《创意经济报告》指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它将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模式从本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意、知识和信息获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①这说明,创意产业不仅逐步成为众多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正逐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媒体中存在两种政治:传统主流媒体表达的"宏观政治"和以微博代表的网络自媒体表达的"微观政治"。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考察的对象是镶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化权力关系而非宏观的国家权力、政党权力、阶级权力等关系。微观政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不涉及暴力,是一种微观政治意识和社会变革要求的文化批评,是一种相对平和的柔性政治。微博空间的微观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宏观社会政治的走向,如释放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职能转化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政府要认识到微博空间的微观政治对于宏观社会政治的合理和完善不乏补偏救弊作用,能对宏观政治的改良和进步起到平衡和牵制的作用。但微观政治的实行也必须是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在为社会整体性变革的斗争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广播的全球化背景,然而具体到中国广播与国外媒体直接交锋的阵地则是“技术”和“节目”两方面。通过对这两个主要战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的互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众多的层面上不断加深扩大.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就像蜘蛛网上的一个结一样,看似独立,其实却与其他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事情的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交通广播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标志的社会变革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深刻变化,也为广播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20世纪80年代的“珠江模式”改变了中国广播的“语态”——使广播从“报纸有声版”的文字传播模式中走出来,适应社会变革,以直播节目形式发挥声音传播的规律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辰目 《传媒》2008,(4):1
谈及西方的竞选政治,有专家说,我们已经从广播政治时代进入到电视政治时代,再从电视政治时代跨入了互联网政治时代。其实,岂止是政治,准确地说,我们全方位地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和影响了我们全部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或者说革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网媒”就是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广播发展的新“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广播在经历了漫漫寒冬之后,看上去要迎来春回大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外部条件与内部动因,广播此次回暖,不单纯是政策硬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从更深层面理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现状——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历史选择。“城市化、老龄化、频率专业化、广播单纯化”成为广播今后发展进程中将要面临的新“四化”。  相似文献   

10.
马庆林 《今传媒》2015,(3):13-14
专栏简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的一大独立经济体,与全球各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越来紧密,各种领域的合作也在加强,包括跨国公司的建立,教育的互访,还有近年为弘扬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而设立的孔子学院。正因  相似文献   

11.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的对象,但现在“宏观”“微观”这一对词已被广泛应用,人们研究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时都借用它来说明两种把握事物的方式。要认识一个事物,既要有宏观的观照,从整体的相互联系中去研究;又要深入到具体事物之中去体察精微,探求本质特征。笔者认为开拓宏观报道领域是电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想就电视宏观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些年来横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一支显学。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对传统社会形态持续不断的冲击,社会资本理论与网络的关联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套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在中国当下,网络社群构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其崭新的构建模式及一系列社会实践具备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创新意义:从微观层面讲,网络社群改变了传统人际关系的架构模式,通过六度分割理论,将个体的人际资源拓展到极致;从宏观层面讲,通过"聚众"的方式为个体搭建了一座通向国家和社会的桥梁;网络社群文化弥补了个体与官僚机构之间巨大的鸿沟与裂痕,为个体正常的群体合作、社会融入以及政治文化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舞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报道中采访了大量平民百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在微观层面上,“幸福调查”采用了“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淡化了导演痕迹,力求在细节上展现真实。但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宏观框架与微观框架间缺乏有机的融合,报道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电视剧创作和研究绕不开的主题.中国当代的电视剧表达了两种政治:一种是以国家、政党、战争等为主题的宏观社会政治,一种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多元诉求、价值冲突为主题的微观文化政治.差异政治是微观文化政治的核心,而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宏观政治和微观政治并非完全分离,只有二者形成互补,当代电视剧的创作才能具有张力.  相似文献   

15.
我敲门我追赶:—报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鸣 《新闻记者》2001,(5):11-13
一、危机还是良机 :对意义的两种认识中国面对“入世” ,机遇和风险并存。新闻理论界和媒体对“入世”的经济意义评说比较多 ,从经济角度对其积极意义有较高的认同度 ;面对“入世”的政治意义则少有提及 ,从政治角度对其负面影响的耽心则更多一些。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说“入世”在经济层面是机遇大于挑战的话 ,那么在政治层面 ,则似乎是挑战大于机遇。报业从它的社会属性来讲属于政治领域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报业意味着什么呢?我不赞同上述把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的意义分别看待的观点。我认为“入世”对于中国报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16.
李向阳 《现代传播》2005,25(5):68-73
当前,中国广播影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有新的思路与推动力量。在宏观的政策供给难以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情况下,在微观层面上抓住资产管理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不失为一种可谓“比着可以做”的操作模式。即:通过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并建立符合媒体特点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法人治理相匹配的财务治理,建立、健全与资产管理创新相适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蓓  王轶伟 《青年记者》2017,(28):47-48
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设想,今天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领域愈加紧密的联系与交互正是这一设想的生动写照.全球化趋势下媒介已触及每个角落,成为人们收集信息、了解彼此的普遍方式.然而区域的分隔对立、历史条件及社会要素的差异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形成了异质化的本土认识论.正如人类学家马尔库斯所说:“文化差异植根于情感之中,也植根于不同民族对个人和社会本质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的传媒集团纷纷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其他国家,向外拓展受众市场。这种渗入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实现全球化的传播是它们一直追寻的目标,而传播全球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与全球化共享,它扩展了全球不同文化间的广泛交流与共享,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人类日益普遍和频繁的超越理解及互动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下,信息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使得媒介的时代记录特性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病态。那么,身处如此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南方周末》要如何体现出自我记录时代进程的社会历史意义?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南方周末》的媒介生态位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从而全面的审视该报在当下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现状,并试图给出一条适合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来看,竞争推动着企业、地区和国家的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从微观来看,竞争模式决定了竞争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