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校对心得点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3.
4.
科技书刊校对质量问题初探王乐今年初,新闻出版署对20家出版社的23种图书质量随机抽样检查,结果有18家出版社因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受到处理。新闻出版署还决定:出版业要由总量增长阶段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因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校对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校对的含义 "校对"是由校、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校"这个概念,有史可考的,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它上面有如下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言校者,宗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有舛谬,故就太师校之也."孔颖达说得很明白,"校商之名颂"就是校正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正考父其人,据说是孔子的七世祖,是西周宋国的大夫.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纣的庶兄微子启,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因为是商的后裔的封国,所以保存了商代的诗歌.正考父搜集这些诗歌,并请太师帮助校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校书活动,距今已经28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提倡校是非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出版经济》2003,(2):26-27
我国的校对工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校气雠的含义。早在西汉时代著名的编校家刘向就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他认为:“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刘向的定义,鲜明而形象,古代的编校合一是与出版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出版手段,出版生产力逐渐发展,编校工  相似文献   

13.
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平凡、 枯燥、乏味,实质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在于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缺点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校对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较高的文化水平,在语言与印刷工作方面必须具有相当修养,才能适应校对工  相似文献   

14.
校,订正也,校对,即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订正偏差消除差错之义。古人称校对为“校雠”。雠者,仇也。视书籍中的错讹为寇仇,可见纠正错讹决心之—斑。报纸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在当今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使众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也给作为信息资源的积累和传播者的新闻出版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诸如思想观念、思雏方式、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校对工作也不例外。微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众多作者、编者告别了笔与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有关校对工作社会化的问题,时时有人提出,即把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交由社会上的"校对公司"完成,双方形成买卖契约关系,更便于管理.但依笔者所见,目前我们尚不具备使校对工作社会化的几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校对的修养颇广,有政治、思想、文化、语言、专业、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不甚为人注意,但却比较普遍且并非无足轻重的几个有关修养的问题———归结为“三要”———谈谈粗浅体会和看法,企望能对校对人员加强修养有所裨益。一、要耐得寂寞有人认为,校对工作单调、乏味,从事校对,默默无闻。一言以蔽之,搞校对工作寂寞。笔者不否认这种寂寞的存在,但问题不在于客观上是否存在寂寞,而在于主观上如何对待寂寞。积极的态度是:首先,要解除自我思想认识上所造成的寂寞。“一个人能主动地、理智地驾驭寂寞,而不是让…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激光照排技术被应用到新闻出版印刷领域,报纸的出版环节告别了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九十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编网络的建立,使出版工作又有了新的飞跃,出版工作的变革、出版流程的提速成为可能。就校对环节来说,如果前者可以称之为照排校对的话,那么后者则可命名为网络校对。网络校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工作流程尚在探索中,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