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学习的“诱导剂”俗话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难度.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挑”,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③问题要有量度.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学问,学问,学习贵在有问。”要想长进学识与能力,必须多问善问,“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创设让学生“悱”“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越学问题越多,探求欲望越强烈,这才是理想的课程环境。可是,长期以来,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被曲解、简单化,只注意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而忽略了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没有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用可感知的东西,使学生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良好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言都展示了“思”与“问”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便产生了“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达成主要依靠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来渲染学生的情绪,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吸引力,应谱写自主探究“三部曲”:创设课前预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促进深入探究;创设课后续学情境,扩大探究成果.如此,学生才能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8.
张帆  耿文珍 《湖南教育》2004,(14):30-30
一、情境创设要到位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内驱力。有一位教师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上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师生竞赛”的活动。首先请一个学生在实物投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完角的概念.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引导他们从几个方向来观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给出创设学习情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对当前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侧重对有效创设学习情境的关键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合理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思维化学习情境”“紧密联系生活现象,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设问题化学习情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进一步发挥学习情境教学价值,引导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创设情境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极为有效的“催化剂”.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文?:通过创设愉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选择内容,提供材料,创设探索的条件;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创造的潜能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感的调动,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有的放矢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本节课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漫无目的地创设情境,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伟 《江苏教育》2007,(20):35-36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学生创设适度、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7.
孙李丽 《陕西教育》2007,(10):34-34
一、创设数学生活情境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教学也紧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教学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教材第63页例1的第一问:27加2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第二问:27加5呢?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目前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要问,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