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铁皮石斛幼苗在闭瓶炼苗0、5、10和15d后,分别在细柴皮、刨花、锯末3种基质下栽培,并在1/2MS营养液、平衡肥和不施肥3种施肥条件下的成活率情况。结果发现:闭瓶炼苗天数和炼苗基质均能显著影响铁皮石斛幼苗的成活率,随着闭瓶炼苗天数的增加幼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并且以细柴皮作为基质成活率最高。最佳炼苗组合为细松树皮+1/2MS营养液+闭瓶炼苗10d,成活率98%。其次为细松树皮+平衡肥+闭瓶炼苗10d,成活率92.67%;细松树皮+1/2Ms营养液+闭瓶炼苗15d,成活率92.33%;细松树皮+1/2MS营养液+闭瓶炼苗5d,成活率91.339/6。  相似文献   

2.
以常熟白芹的带节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外植体的灭菌方法、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及试管苗的保存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0.1%的HgCl2为灭菌剂,对水芹顶芽处理8min可以获得无菌苗30%;丛生试管苗切割成单株后接种在MS+6-BA0.5~1.5mg·L。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28d,平均增殖系数可达10.5以上;试管苗在1/2MS培养基上培养14d后,生根率达100%,21d时平均每株生根16.5条;试管苗用1mg·L。的NAA浸泡切口处24h,再用清水培养10d后,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生根22.8条;炼苗后移植成活率100%.在温度为15℃、光照时间12h·d^-1、光照强度20μmol·m^-2·s^-1的培养条件下,试管苗在含6-BA0.5mg·L^-1的增殖培养基上可保存6个月;MS培养基中Ca^2+离子浓度加倍,可延长试管苗保存时间1-1.5个月.  相似文献   

3.
以兔眼蓝莓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试管苗大小、基质、环境条件对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2-28℃、湿度65%-85%、半遮光15 d条件下,高度5-6 cm的试管苗在苔藓/河沙(2/1)基质中瓶外生根综合效果最好,生根移栽成活率90.4%,平均长于0.5 cm生根数7.4条/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石榴组培苗试管外生根的最适条件,为石榴工厂化育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白花玉石籽’石榴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因素对石榴组培苗试管外生根的影响,筛选最适试管外生根条件。结果:最适石榴试管外生根条件培养石榴组培苗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且比试管内生根培养节约了30 d的时间,移栽成活率提高了14.79%。结论:培养15 d的石榴组培苗移栽到基质(草炭∶蛭石=1∶4)中,用WPM+0.8 mg/L IBA浇透基质,覆膜12 d,在温度25℃、光照强度2 000 lx、光照10 h条件下培养,提高了石榴组培苗的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短期内大量扩繁芦荟优良种苗,满足规格化生产的需要,本文从芦荟外植体的处理、芽体诱导、试管苗的增殖、生根以及试管苗移栽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升汞处理外植体以8 min效果最好,灭菌成活率达76.8%;茎段在含有6-BA3 mg/L+NAA0.2 mg/L+3%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达90%;芽体在含有6-BA2mg/L+NAA0.1 mg/L+3%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增殖倍数达6;试管苗在1/2MS+IBA1mg/L+0.3%活性炭+3%白糖+0.4%琼脂中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河沙或肥沃的沙壤土,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短期内大量扩繁芦荟优良种苗,满足规格化生产的需要,本文从芦荟外植体的处理、芽体诱导、试管苗的增殖、生根以及试管苗移栽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升汞处理外植体以8 min效果最好,灭菌成活率达76.8%;茎段在含有6-BA3 mg/L+NAA0.2 mg/L+3%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达90%;芽体在含有6-BA2mg/L+NAA0.1 mg/L+3%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增殖倍数达6;试管苗在1/2MS+IBA1mg/L+0.3%活性炭+3%白糖+0.4%琼脂中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河沙或肥沃的沙壤土,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传统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无菌扦插法,即用无菌的细沙代替培养基,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生根培养,为探索其有效性,以“翠香”猕猴桃实生试管苗为材料进行无菌扦插.结果表明:“翠香”猕猴桃实生试管苗的最佳无菌扦插条件为质量浓度为0.5 mg/mL的生根粉处理10 s,腋芽萌发和生根率均达100%,生根状况优良,腋芽萌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无菌扦插苗的生根情况;最佳炼苗条件为半开盖炼苗1周,平均成活率为91.11%,移栽成活率为96.67%,证实无菌扦插法效果较好.在水、电、药品的使用量、操作的方便性上,无菌扦插法更具优势,更节约环保.  相似文献   

8.
以红实美草莓匍匐茎剥取茎尖,不同大小茎尖接种到不同配方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表明:0.5mm大小茎尖在培养基MS+6-BA0.5mg/ml+KT1.0mg/ml上成活率最高,达到80%,并且其中87.5%可以不经过愈伤而直接成芽:转接到Ms+6-BA0.5mg/ml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6.8;再生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上,培养15d,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6.4条/株;生根试管苗在国土/煤渣=2/1的基质中驯化,成活率高达100%.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9.
玫瑰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茎尖在MS+6BA1mg/L+NAA0.1mg/L+3%白糖+0.4%琼脂的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高达98%;在MS+6-BA2mg/L+NAA0.01mg/L+3%白糖+0.4%琼脂的培养基中增殖倍数可达6,且苗壮;在1/2MS+IBA0.5mg/L+0.3%活性炭+3%白糖+0.4%琼脂培养基中根系生长丰富且健壮,诱根率高达100%;试管苗移栽基质为珍珠石+腐殖土,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α-萘2酸(NAA)对兰州百合鳞茎的诱导、增殖、生根及试管苗移栽的影响,筛选出不同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方法:选取生长健壮的兰州百合鳞茎,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以鳞茎诱导的幼苗为外植体,MS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进行试管苗增殖培养.将试管苗转入以1/2MS、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当幼根长2~3 cm时,炼苗1~2 d,再移入蛭石和珍珠岩配比为1:1的营养钵中管理.结果:丛生芽诱导时,6-BA的最适浓度为1.0 mg/L,过高则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增殖试验中,NAA与6-BA配合使用,可提高芽的增殖率,而且新芽产生时间早,增殖倍数高;1/2 MS和MS培养基中NAA可以提高百合幼苗生根率,6-BA则明显抑制生根量.结论:兰州百合鳞茎片不同部位诱导丛生芽的诱导率顺序为下部>中部>上部;经炼苗移栽,再生株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罗汉果组培苗,本文主要探究罗汉果从外植体诱导到幼苗移栽的整个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的最佳方法为10%过氧化氢,消毒3min,污染率最低,而外植体成活率高达80%。MS+IBA0.5mg/L+6-BA1.0mg/L和MS+IBA0.5mg/L+6-BA1.5mg/L有利于罗汉果的增殖,其增殖系数达4.45,1/2MS+6-BA1.0mg/L+IBA0.5mg/L最适合罗汉果根的分化。移栽初期有光照并经过炼苗的移栽方法成活率最高,幼苗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烤烟Ne82及K326苗期(出苗、十字、生根、成苗)以土壤相对持水量分别保持90%、70~80%、60%、60%有利于种子萌发,幼苗成活和壮苗的培育,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成活和烟苗地上、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成苗期烟苗的净光合速率(Pn)以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时最高,水分过多、过少均使Pn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减少.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对苗期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NC82及K326苗期(出苗、十字、生根、成苗)以上被相对持水量分别保持9{小S、70~80%、60%、60%有利于种子前发.幼苗成活和壮苗的培育.上被水分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种子前发及幼苗成活和烟苗地上、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成苗期烟苗的净光合速率(Pn)以上被相对持水量为60%时最高,水分过多、过少均使Pn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减少.  相似文献   

14.
优质葡萄品种组培快繁育苗工厂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探讨了葡萄组培中的外植体诱导建立无菌繁殖系;外植体生长分化和增殖培养基的筛选;壮苗生根及驯化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从而使优质葡萄品种组培快繁工厂化大规模育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花籽山药组培苗移栽驯化的适宜基质,选用不同的基质材料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山药组培苗不同基质移栽驯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基质对花籽山药组培苗的成活率、新根数、新叶数影响有显著差异,以处理2(蛭石1:珍珠岩1:腐殖土2)最为适宜,移栽后30天的成活率为78%,新根数为3.6条/株,新叶数为2.25叶/株.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种子为材料,通过液体培养实验探究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揭示小麦幼苗对铜胁迫的生理抗性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的生长量明显减少,根和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达到5%或1%的差异显著性水平,这些活性物质在根和叶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含量除POD在根中分布大于叶中外,其余均表现为在叶中的分布大于在根中的分布。在过量Cu2+引起胁迫的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各成分通过相互协同配合,对铜胁迫进行有效的抵御,对自身进行严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以丽格海棠巴科斯品系叶片为材料,进行外植体的诱导培养、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无根苗生根培养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探索其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MS+BA1.0mg/L+NAA0.2mg/L培养基上丽格海棠叶片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在MS+BA0.1mg/L+NAA0.0lmg/L培养基上继代增殖效果较好;在1/2MS+NAA0.2mg/L培养基生根诱导培养效果较好.苗高6cm可出瓶过渡移栽,并保持90%以上的空气湿度,温度为(25±3)℃,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瀑布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瀑布兰的诱导分化、芽苗增殖、壮苗培养、生根和移栽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瀑布兰适宜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其分化率可达69.8%;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2mg/L,培养60d的增殖系数达到4.9;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0.2mg/L+BA0.5mg/L+香蕉泥10%;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s/L;当幼苗长高至3-4cm,生根5-7条,根长至1-2cm时,移栽至水草中,成活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大岩桐幼嫩叶片为外殖体,通过0.1%氯化汞消毒后进行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1)诱导培养基为MS+BA2.0mg.L-1(以下单位同)+NAA0.2;(2)继代培养基为MS+BA1.0+NAA0.5;(3)生根培养基1/2MS+IBA1.0+活性炭1.0g.L-1。大岩桐在适合的条件下移栽生长良好,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及常规稻湘矮早9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和根系超物氧岐化酶(SOD)的特性。结果表明:裟叶片和根系都具有三条SOD同工酶谱带,且在580nm处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峰;KCN抑制试验表明,三条谱带均为CU、Zn-SOD同工酶。对水稻SOD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叶片和根系SOD对热都较稳定,60℃下恒温5分钟才明显失活;但叶片和根系SOD在最适反应温度、对外界逆境反应及活性分布上存在器官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