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军 《上海教育》2012,(15):40-42
"孔学泰斗"匡亚明在《孔子评传》中高度评价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建立的具有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说:"孔子和私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敬慕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在师生关系上则表现了平等精神。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在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孔子评传》第316页)匡亚明先生的评价是极为准确的。民主与平等,是孔子言行的具体表现。孔子何以有此精神表现呢?从人格上分析,我认为要归结到孔子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上来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军 《上海教育》2014,(30):60-62
师境,为师之境界也。关于"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强调师之作用。师的作用决定于师者自身的精神立意,不同师者的教育境界自有高下之分。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匡亚明《孔子评传》第286页)。孔子自开创中华民族教育伟业以来,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 ,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要实施创新教育 ,就必须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到首要位置。一、对于师生关系的探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 ,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 ,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民主教学的典范。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学而不厌” ,…  相似文献   

4.
邓晓芒教授在《开放时代》上发表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的章,邓教授认为孔子的言说方式是“一种任意独断的权力话语”。这种结论对孔子来说是不公正的。孔子的言说方式是启发式的言说方式,是其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体现。这种言说方式抓住了启发式言 说方式的实质和核心,在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在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都尽当时的所能加以贯彻和运用。探讨孔子的启发式言说方式,有利于澄清现代人们的错误认识,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孔子启发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成功办学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孔子与学生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跟他的仁学思想分不开的.孔子的仁学强调"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上忠信,徙义,祟德也",等等.认真学习和运用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提出"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学生共同成长,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无论课标精神还是"新教育"理念,都可以诠释为做学生永远的朋友。现就教学点滴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对师生关系十分重视。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围坐泗水河畔,席地而谈。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这温馨的场景折射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的确,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和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引导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通过"对  相似文献   

10.
乔晖 《教育探索》2004,(6):115-117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仁者爱人”、“当仁不让于师”、“以德服人”等体现民主、平等精神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现代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质,要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树立新的育人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尤其要感悟孔子的品学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1.
王中服 《文教资料》2008,(14):97-98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学生,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而构建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将从"更新教育理念"、"走进学生心灵"、"理解和宽容学生"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新课标下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要科学地、民主地管理一个班级,首要条件是要能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场文化浩劫过后,人们重新注意到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作出不朽功绩的孔夫子了。198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尚思教授的《孔子思想体系》(以下简称《体系》),1985年3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匡老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接着匡老在《文汇报》第288期学林发表《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匡文”),蔡老发表《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与匡亚明同志商榷》(以下简称“蔡文”),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拟就如何把握决定孔子思想意识的社会存在问题,以及对我国两千年历史文化起着巨大影响的孔子思想实质问题,谈一些粗略的认识,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伙伴,是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建立和谐、平等、融洽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我们要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耐心地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些批判和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公开课《记忆》为例,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心理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热身活动要适当;2.分组竞赛时要注意各组员的表现,特别是不要伤害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3.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4.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有必要的过渡与内在逻辑。此外,还要把握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多用感性的材料而不是艰深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互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一些陈旧的、不良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  相似文献   

18.
<正>1.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职生入校时情况千差万别,他们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教育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实践中,如果用一样方法、一样材料上同一节课,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后进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建立起来。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互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何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民主平等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前提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人际关系上讲,都应该和教师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和民主,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由教学的主角变为学习的导演与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地位平等,关系民主。文章围绕化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