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静 《教育革新》2006,(6):43-44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落实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诸多目标,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化”。 一、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什么是教育?“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教育的积淀、精华、永远不会忘记和长期起作用的东西。数学教育的最深沉的积淀是什么呢?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度地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方可获得的东西,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然而,多年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束缚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谋求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是什么?是在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吗?不是!是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吗?也不是!我们应当明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应该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新。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十多年,  相似文献   

3.
普普通通的人物,平平常常的故事,但却很美。这是一种极平凡又极神圣的人性美。读过之后你会想: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才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你还会想,做这样的老师也算是幸福的人生了。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应该是沉淀于我们的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中的那些稳定的东西。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7):36-3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学生怕上作文课,更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苦思冥想,却写不出东西,最后抱着应付的态度胡乱写。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就是要写文章的人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周围的客观环境中接收信息,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讲清读书目的,提高阅读认识 要使学生能自觉阅读,必须让学生认清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重要意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五年级第十册中,有一篇作文题目为《妈妈的手》,学生拿到题目非常兴奋,可兴奋后却又不知如何写?这时我告诉他们,无法用笔表达出心中的东西,是因为你们阅读量太少,脑中没有可供提取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意识倾向,它能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注意,并促使学生一往情深地去研究、领会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一节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带来语文变化的,也就是语文素养的生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又该让孩子带走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9.
一场精彩的球赛可以令学生如痴如狂,乐而忘返,那么,“讨厌”的数学课中有没有令人心动的东西呢?波利亚说:“数学问题可能像组字迷语一样有趣,而生机勃勃的思维活动可能像一局激烈的网球赛一样令人向往,”那为什么在学生看来却枯燥无味?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数学鉴赏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欣赏水平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鉴赏力?笔者有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刘全明 《现代语文》2014,(1):123-124
袁微子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那么,什么是“语文基本功”呢?语文基本功就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为什么“训练”昵?叶圣陶先生说:“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问:中学生应如何学习物理?您中学时期是如何学习物理的? 黄: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过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条件,所以很难有统一的答案。比如中学生所处地区不一样,所接触过的东西不一样,特别是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在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可能接触到许多前沿的东西,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就很少有接触现代科技产品的机会。所以,若个人、地区、学校等条件不一,这个问题便很难有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不爱写作,常常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于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成了为学生找寻写作材料。于是《作文素材大全》等东西便大行其道。有用吗?在婧妍看来,“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文章显得丰富,有的则会因堆砌而显得杂乱。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所引用内容理解感悟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人是从阅读原作并研究思考中得来,有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得来,其结果怎么会一样呢?……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4.
金铱 《职教论坛》2002,(10):44-44
物理是职业技术教学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转化为技能”这个基点。因此,“知识内化”就成为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研究课题。内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心理过程,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物理教材是外部的东西,是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成为他们掌握并能应用自如的技能,这就是内化的涵义。运用哪些方法,能促使学生达成知识内化呢?笔者认为: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光是为了灌输知识,让学生背一些定义概念,…  相似文献   

15.
想象力是人在头脑中把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想象,人才能够了解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依靠想象,人才能创造出想象上从来未有过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描写的事物,有些事不能或不容易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如《粜米》一文的结尾是省略号,那么课文到底省略了什么呢?想象农民在回家的路上想了什么?讲了什么?想象农民回到家里怎么样,地主为何催租逼债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描述的事物,必须启发学生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把双刃剑.好的教育可以引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坏的教育会把学生身上很多美好的东西扼杀掉。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让数学教育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谓“找水”?采用“找水”的方法就是来一个课堂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大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自我探究,在语文学习上突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找所需的东西,比如说找资料、找答案,自己得到要理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你真正读懂文本了吗?你真正把握文本了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这样叩问自己。当我们在教学上感到迷惘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找到了解构文本的最佳方式?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学生能够适应的、能够轻松被你导人文本内里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深入到文本的内核,找到了令自己激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12,(10):7-7
【核心提示】对高校而言,什么样的“潮课”能开,以什么为参照?是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还是以就业市场为参照?这个度怎样去把握.也许在社会万象面前,我们仍然需要抓住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烙饼的启示     
烙饼的启示陈英六年级的劳动教材内容丰富。每次劳动课之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问我:“明天劳动课带什么东西?”学生这么喜爱劳动课,怎样使他们每上一课都有不同的体会,既学会技能,又更珍惜别人的劳动,真正热爱劳动?这是我在备课时经常考虑的问题。例如.“烙家常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