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2.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浙江省嘉善县俞汇小学是一所偏远的薄弱农村小学,近几年来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致力于能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教育实践,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创设育人环境——让教师幸福教育要让学生幸福、快乐和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感受幸福。为此,我校不断尝试从关注教师成长、增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幸福。而幸福教育就是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让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要努力创造幸福资源,使我们的教育充满幸福感。而课程则恰恰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而走向幸福。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育中实现幸福,关键是是否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育理念”就是让教育与幸福相连,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土。通过一系列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师生提高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牛活的能力,引领教师、学生过一种幸福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11.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12.
正听了陶继新老师教育思想的讲座,感受颇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在言语间缓缓地流淌出来,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平安与快乐。我知道,这种长久的幸福来源于我的学生、我的讲台、我的工作。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感受幸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专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它是教师个体在专业追求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一种感受,它是制定教师专业道德的过程中必须为教师考虑的专业项目。教师幸福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它具有获取报酬、外在性和广延性的特点,实现成人教育教师幸福需要教师不断在思想上增进自己的职业信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感受职业的幸福,是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和"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的教育。新居民幸福教育旨在通过践行幸福教育,努力为新居民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培养幸福的人."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校长的使命是要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使教师健康、幸福地工作,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交大附中执着地走上了"幸福教育"的研究之路,努力去打开教育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