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作为近代史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成功因素引人深思,学界从诸多层面进行了探索。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和党代表的廖仲恺是黄埔军校最主要的掌舵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军校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祖籍广东归善(今惠阳),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富有的华侨家庭,从小就接受父亲廖竹宾的爱国思想教育,当美国的排华风潮蔓延时,年幼的廖仲恺也少不了受到异族孩子的欺辱,父母进一步教育他:只有振兴祖国,才能保护华侨。1896年,廖仲恺转赴香港皇仁书院读书第二年,廖仲恺与素不相识的何香凝结婚,有趣的是,他们的婚姻竟然与何香凝的“天足”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思想及品德风范的形成与当时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相互融合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及阶级特色。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近代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廖仲恺一家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一个多世纪以来,廖家三代出了5位革命家。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是反清革命志士,早年参加了当地反清的"三合会",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等人题赠戴季陶书法作品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院。此条幅写于1914年的夏天,绢本,高120厘米,宽50厘米。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而胡汉民、廖仲恺、戴季陶都是民国元老重臣,一人之墨宝已经十分珍贵,四人墨迹同书一轴可谓世所罕见,弥足珍贵。关于书作形成的历史背景,戴季陶用蝇头小楷在左下方这样记述:“癸丑之冬(1913年,笔者注,下同),奉总理之命赴江户,随侍者展堂(胡汉民)、仲恺(廖仲恺)、苍白(‘苍’应为‘沧’,即杨庶堪)、觉生(居正)、惠生(钱公来)、静江(张静江)、介石(蒋介石)、仲元(邓铿)、汝为(许崇智)…  相似文献   

6.
沈容 《新闻天地》2011,(4):42-44
廖公(承志)是一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使他从小就和革命联在一起。他生于日本,曾在德国、荷兰、前苏联等地生活、工作、学习过多年,懂几国文字。  相似文献   

7.
李敖  李峥 《出版参考》2005,(6):14-14
俗称“黄埔军校”,显然是因地得名。1924年11月6日举行的第五十八次会议,列席委员林祖涵报告“陆军讲武学校情形案”,决议“委蒋中正为该校校长,廖仲恺为该校党代表”,可见当时的名称是“陆军讲武学校”。至1925年第63次会议时已称“陆军军官学校”。不论何种名称,此一军校的来历,乃由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之后,  相似文献   

8.
1913年3月20日晚上10时40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准备乘车时,被凶手武士英从背后开枪暗杀。陪同武士英执行暗杀任务的,是与国民党方面的前沪军都督陈其美关系密切的吴乃文、陈玉生、冯玉山、张汉彪。到火车站为宋教仁送行的,是国民党方面层级更高的吴颂华、拓鲁生、黄兴、陈策、廖仲恺、于右任、吴铁城等人。国民党方面的吴乃文、拓鲁生、冯玉山、陈玉生、张汉彪、陆惠生、张秀泉、邓文斌等人,在安排武士英充当暗杀凶手的同时,还预先安排了到公共租  相似文献   

9.
何香凝     
正何香凝(1879-1972),著名民主革命家、国画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同盟会员。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毕业。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护法等革命斗争。1924年国民党改组,支持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她坚持革命立场,进行反蒋  相似文献   

10.
正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11.
霍艳芳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9):138-141
辽代虽然战争相寻,还是延续并发展了官方修书的传统。有关辽代的历史文献遗留下来的很少,致使人们误认为辽代统治者不重视官方修书。其实,辽朝统治者比较重视文治,设立国史院专门修史,国史院有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等职务分工。终辽一世,统治者组织编撰了不少史书,这与其“以史为鉴”的目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标题党"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与畅销图书书名相近的图书、书名过度渲染的图书。这些图书虽然标新立异,能够带动阅读,为出版商增加商机,但是大多文题不符,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实质是图书炒作。图书采访工作应谨防图书"标题党"陷阱,选择正规的出版社,提高采访人员业务水平,注重图书内容,要慎重使用书目选书。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利用书刊购置经费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图书本身价值和多层次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决策模式,给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图书价值评价、按学科分配购书经费以及各学科内采购决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采访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14.
萨摩亚是南太平洋的岛国之一,其在档案方面的立法较晚,《萨摩亚公共档案法》是萨摩亚档案法规体系的核心,是萨摩亚的基本档案法。为探究萨摩亚国家档案法发展背景、进程及立法具体情况,给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档案法规体系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研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萨摩亚《公共档案法》进行了介绍、述评、分析。最后本研究对萨摩亚的《公共档案法》作出了评价与思考,为萨摩亚国家档案工作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采购决策建模及信息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英姿  李霞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84-86,99
针对高校图书馆书刊购置经费利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图书本身价值和多层次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决策模式,给出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图书价值评价、按学科分配购书经费以及各学科内采购决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采访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16.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17.
图书事业灾害以灾害主体为标志,可分为国家图书事业灾害与私人图书事业灾害两类。传统的书厄论,仅仅关注宏大叙事,缺乏对图书事业灾害的科学认知。张舜徽突破传统书厄论,认为主观因素是造成图书事业灾害的主要来源。历代图书事业灾害的循环往复,在于科学、民主的图书事业机制的缺失,封建蒙昧以及理想化的民粹热情,以及近代国家的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18.
国家图书馆藏贵阳文通书局版图书约210种,出版年代从1909年—1953年,图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图书馆对馆藏民国图书抢救保护力度的加强,其馆藏文通书局版图书亦得到系统整理,文章仅对这一部分图书的现存状况做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以省图书馆为依托,成立了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该中心建立了黑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对黑龙江省内各图书馆古籍收藏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黑龙江省古籍存藏独具特色,但古籍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重视古籍保护工程;加强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古籍收藏单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古籍的开发和利用;营造宣传古籍保护的良好氛围;推进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