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很多民族来说,性行为本身并不是禁忌,关键是要看它发生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云南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性禁忌,并且关于性禁忌的认识也呈现出一个从神秘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云南少数民族有关性禁忌的观念虽然产生于迷信,但它在实践层面上也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蛇摆以简单的原理和奇妙的现象向人们展示了物理独特的美,更好地诠释了单摆的摆长与周期。论文介绍了蛇摆实验的原理、蛇摆优美的现象、制作的方法及其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3.
非洲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地方,神秘的原始森林里出没着具有绝招的毒虫猛兽。在几内亚湾的一个岛屿上,就有一种全身赤红似火的蛇,它多栖居于河堤的洞穴里,当地黑人叫它"库加沙"。  相似文献   

4.
    
家里的猎枪和左轮枪,是我母亲专用的武器。 比方说,蛇就是由她全权负责处理。我们向来就非常讨厌蛇。坦白地说,我们压根儿就等于是跟蛇住在一块儿嘛,这听起来相当吓人,事实上也真的挺可怕的。但话说回来,我虽然怕蛇,但我真正最怕的还是蜘蛛——那些巨大无比、种类繁多、数量多得数不清的蜘蛛,让我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楚文化中的蛇既是先民所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又象征着灾难与死亡,罪恶与祸祟,是人们征服的对象。楚文化对蛇矛盾的崇拜和兽、禽、神巫对蛇的征服体现了蛇的象征符号功能的对立性和二元性。  相似文献   

6.
蛇和锯子     
麦子 《小读者》2013,(5):26-26
一天晚上,一条蛇想要找吃的。于是,它悄悄爬进一个木匠的工作间。木匠是一个零乱懒散的人.工具乱七八糟放得哪儿都是。蛇在车间绕来绕去,不小心被地上的锯子划了一道口子。它立刻想道,这个锯子可能要攻击自己。于是,蛇转过身,对着锯子狠狠地咬了一口,血从它的嘴里流出来。这样一来,蛇更生气了,它一遍又一遍地朝锯子发起猛攻。第二天早上,木匠很惊讶地发现,工作间的地板上躺着一条死蛇。  相似文献   

7.
蛇和老鼠     
惊蛰以后,几个响雷在空中炸开,震得大地摇晃了几下。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蛇要出洞了,你看到蛇要赶紧逃命!蛇是我们的敌人。"小老鼠战战兢兢地说:"可我不认识蛇!"老鼠妈妈说:"身子长长的,张开大嘴可以吞了你的就是蛇。"小老鼠点点头,表示一定要躲避蛇。霜降以后,蛇妈妈对小蛇说:"天越来越冷了,我们蛇类家族都要冬眠。冬眠要选择暖和点的树洞或岩石的缝隙,一定要避开老鼠。它是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9.
厨房里的蛇     
“啊——”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从厨房传出,妈妈惊慌地跑出来。我和爸爸连忙跑过去,“蛇……蛇……”妈妈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相似文献   

10.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邦斩蛇传说作为受命之符对汉代政治而言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道德力量"与"理性思维"的介入,后人对它的解读几经调试,最终批判、否定的态度占据了上风。至于斩蛇剑,受当时思维习惯影响,其获得与遗失都被描述得极具神异色彩,甚至还被后人赋予了灵应的道德判断力。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与传国玺并驾齐驱的皇权象征符号,除了在斩蛇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是因为先秦秦汉之际器物成为论证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工具。不过,由于佩剑之礼的式微,尚武之风的衰退,斩蛇剑一类兵器在这种政治文化消亡之先,便退出了论证、展示政治权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习惯把福建的简称"闽"与中国古代的蛇崇拜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多种证据表明,"闽人崇蛇"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福建是因为崇蛇才简称为‘闽’"的提法,至少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应予质疑。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巫蛊的信仰,性爱巫术即属于其中一种鲜为人知的“秘术”。由于认识能力的制约,很多少数民族都幻想着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认为此术可以感应并取悦于异性。性爱巫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勾魂巫术实际上是人魂合一观念的表现形式,而用符咒和某些动物、植物配置的恋药来激发所恋之人的性爱、性欲和性力也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而来的有关“蛊”的传说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情爱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日本的《蛇性之淫》与英国的《拉弥亚》是东西方人蛇恋故事的代表作,其中所折射出的东西“蛇”意象涵义的演变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其具体涵义又不尽相同。三部作品中蛇女形象的异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日本的《蛇性之淫》与英国的《拉弥亚》是东西方人蛇恋故事的代表作,其中所折射出的东西"蛇"意象涵义的演变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其具体涵义又不尽相同.三部作品中蛇女形象的异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缅甸的华侨华人这个群体当中,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国外学者把他们称为"云南人",他们主要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从云南迁到当地的操汉语云南方言的云南汉族和回民.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云南人在社会文化方面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他们与故乡云南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和云南与东南亚跨境交通的发展,他们与云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7.
明代以后,云南的汉族人口逐渐超过了少数民族,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通观整个明朝时期,云南教育在以往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明代云南民族教育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效。云南民族众多,明代民族教育对当今的云南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根据他亲自接触和认识的蒋氏,了解了永州人民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在中唐统治者的沉重赋税和残酷的徭役残害下,争相捕蛇以代替赋税的悲惨境况,进而塑造了一位麻木、冷漠的乱世平民的艺术典型,这个不多见的艺术形象,是我国艺术典型长廊中最早的“阿Q”。  相似文献   

19.
龙源考辨     
龙不是远古人类想像出来的神灵 ,而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水生动物。从龙的身体形态、行动方式、生活习性、人类对龙的驯化利用等方面来看 ,龙的原生形态是鳄不是蛇。现代东方龙的形象是中华故地上多民 (部 )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鳄的自身特点及其在图腾文化中的优势使它从原生形态走向东方神龙  相似文献   

20.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