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孩子,就要去理解他们,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倾听他们的心声.随班就读的学生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爱.宽容是教师工作中一道最温暖的光.  相似文献   

3.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联系和沟通心灵的桥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学识,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我们应秉持“认同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用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用爱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健康的成长,用爱去宽容学生,用爱去指导学生,最终他们必会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他认为,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以说,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必备条件,而尊重学生则是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爱”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6.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苏彩芬 《考试周刊》2011,(57):219-2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爱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向往的完全一样的心灵沐浴。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会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雕琢他们的灵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教师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袒露自己的胸怀,用宽容、认同、信任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最真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8.
“爱为师德之本 ,爱可以塑造人美好的心灵 ,爱可以开掘人类的智慧 ,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 ,爱利于德、利于智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同志曾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格言。是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长在公园里的花朵 ,教师的无私抚慰、爱护、劝导 ,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对这些幼芽的珍爱。既然我们能如此爱护他们 ,那么尊重他们也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准则。第一 ,对学生要平等。不能压制学生 ,更不能辱骂、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爱因斯坦指出“我以为对学校来说 ,最坏的事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工作 ,这…  相似文献   

9.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0.
胡丽 《贵州教育》2009,(19):28-29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我们中的某些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只顾得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他们背作文。孩子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了,习作的需要更从何谈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侯建玲 《宁夏教育》2012,(10):67-67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的爱是一份真诚的奉献。面对任何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习惯方面较差的学生,教师若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去了解他、呵护他、温暖他,学生就会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河南教育》2010,(2):31-31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使我懂得了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摸索出了一套做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用笔和学生谈心。一、用笔“批评”和“表扬”学生─—是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尽力将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去。高年级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很爱面子,用笔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此外,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当众口头批评,会适得其反;而口头表扬,则往往受到嫉妒,甚至孤立,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另外,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他们更需要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能…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那么何谈爱学习呢?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给予学生最多的是“微笑”,因为这个微笑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之间无所不谈,而且很多时候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的动力.也正是这样,学生哪怕是后进生,也会默默地跟着他喜欢的这位老师努力学习!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始终都要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  相似文献   

16.
“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又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正如此说,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爱老师.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呼唤真爱。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还要会爱,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如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把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我认为爱学生应该从“欣赏”学生的缺点开始。善待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欣赏有缺点的学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爱孩子,不仅要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而且要关爱其心理健康.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个微笑……无声的爱,让心灵“零距离” 教师给点爱,学生就知足,感到阳光灿烂教师的爱是暖阳,能温暖学生的心怀,能调整学生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玲  毛建国 《湖南教育》2003,(24):15-15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当这种渴望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悲观、苦闷、失望。争取老师与亲人对自己的爱,往往成为他们行动的重要动机。因此,师生之间爱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学生由于教师的爱而努力上进,愈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有病了,你摸摸他的额头,买好药送他回家,学生就会自责曾经做过对不住你的事;学生冒大雨来上学,衣裤都湿透了,你给他找套干衣…  相似文献   

19.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课改中,我们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冷暖:他们在课改中的感受,对新课改的要求,他们在思考什么,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如何给生长、成长中的生命提供有益的帮助……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展了“实话实说——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习的感受”征文活动。征文三大方面的内容让我们震惊,甚至震撼。一、爱我:请先放手“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放手让我们做。老师的千叮万嘱,有时使我们很反感。老师代替我们制订的周密的计划,缺乏新意,不符合我们的审美需求。我们的心灵受到束缚,思想遭到禁锢。你们说起来很爱我们,其实,对我们…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