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宁 《情报科学》2008,26(1):53-59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是基于用户创造内容、互动、分享理念的新的科学交流方式,借助于Web2.0的应用元素blog、Wiki、RSS、Tag、Bookmark进行非正式科学交流具有在线动态、多向交互、成本低、效率高和自组织管理特性.本文分析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信息发布主体及其发布行为特征、发布内容及其正确性、信息的接收和互动方式,研究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科学交流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概况,认为科学交流有口头交流、印本文献交流、电子文献交流等基本形式,每种形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技术背景下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各种交流形式优势互补、同时并存。指出了印本文献交流形式中的期刊交流形式将在短期内继续处于主导的地位,电子文献交流形式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制度的健全而逐渐成为更受欢迎的科学交流形式。最后预示了将会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科学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博客作为网络环境下科学界与公众进行科学知识交流的新型平台,成为当前流行和通用的非正式学术在线交流渠道.但是其数量巨大、增长迅速、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发现和遴选高质量的科学博客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科学博客本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推理规则,提出语义化发现机制应用框架及其工作原理,旨在寻求科学、有效的科学博客资源语义化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黄蕾 《情报杂志》2000,19(2):11-13
简要介绍了"科学交流"和"文献交流"两种学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映射模式及其方法论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亚明 《科学学研究》2008,26(5):904-912
 科学映射是科学计量学重要研究领域。半个世纪以来,科学计量学家和信息科学家对具体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成果已在信息服务实践中应用,对战略科学决策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在科学学研究的背景框架中,提出了科学映射的双层概念含义;建构了科学本体-科学家-交流媒介的三维模式和科学论著-科学本体的简化两极模式;从认知学、社会学和交流传播学三大方法探讨科学映射的方法论架构,其中,以文献计量学作为三大方法的链索和交流传播学方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简论“兰氏理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国  方卿 《情报科学》2002,20(6):643-645
在回顾F.W.兰开斯特的“无线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从科学信息交流的主流媒体、科学信息交流的过程、科学信息机构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的提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А.И.米哈依洛夫科学交流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米哈依洛夫科学交流模式很好地解释了以往纸载体条件下科学交流活动的现象和规律。网络媒体的出现使米哈依洛夫科学交流学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米哈依洛夫科学交流模式对于目前及今后科学交流的理论与实践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Science 2.0:科学活动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16,34(9):1281-1286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全方位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Science 2.0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就互联网对科学活动影响的初步概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发展而正在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国红 《情报杂志》2004,23(6):56-58
分析了科学交流的基本单元,阐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建立在论文交流基础之上的科学交流过程及其分析模型。认为论文(含网络电子论文)是科学交流中最常见的基本单元,科学论文和学位论文通常按某种特定的结构和顺序被组织成不同的章节和段落,而基于论文交流的科学交流过程可大致划分为信息生产、传播、获取和吸收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由若干不同活动组成的序列。  相似文献   

10.
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日益成为科学交流的新趋势.美国、英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与研究机构都就科学数据开放获取问题,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与管理机制,并在政策指导下广泛推行相关服务与实践.其政策举措主要围绕科学数据交流渠道各环节,集中体现在数据开放资助、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合法保护、数据保存以及数据共享利用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推进,增进员工的沟通满意度成为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以沟通认知和沟通倾向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沟通方式对沟通满意度的影响模型。在对来自黑龙江23家企业373位员工调查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影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组织的纵向沟通中,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方式都能够对沟通满意度产生正向效应,而正式沟通方式的效果更为明显;在这种正向关系中,沟通倾向表现出比沟通认知更显著的调节作用,且非正式沟通比正式沟通方式受到的调节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2.
吕洪兵 《软科学》2007,21(5):127-130,144
首先使用焦点小组等技术对企业内部跨文化沟通线索进行了定性探查,得到了跨文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沟通线索影响因素的初始测量题项,然后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同时实施问卷调研,并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获得了企业员工内部跨文化沟通线索的两个构面:文化线索和语言线索。最后,对研究的局限性和将来内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项目沟通管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彤 《科教文汇》2013,(7):206-207
大多数组织中都有大量的交谈,却没有大量的沟通。本文拟从项目沟通管理准备、实施和收尾三个方面浅谈了项目沟通管理的内容、步骤和一些技巧。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实际运作中大量存在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管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项目由始至终都存在着大量的沟通,这些沟通多种多样,如何处理好这些沟通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各种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将对项目沟通管理乃至项目成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交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2,20(12):1322-1325
本文在简要阐明科学交流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交流模式对我国情报界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科学交流模式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之后,介绍了两种基于论文的科学交流模式并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两种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优势互补,共同融合在现代科学交流模式中,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公共域模式将因其符合社会的潮流而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情报交流模式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志仁 《情报科学》1994,15(4):34-37
文章对现时被普遍承认的情报交流的“正式过程”与“非正式过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陷入的困境和以情报交流的客体为依据建立交流模式的不稳定性,提出应以情报交流的主体及其关系为划分交流模式的依据,情报交流过程应分为“直接交流”、“准中介交流”、“中介交流”3种模式,并具体给出了模式结构。  相似文献   

16.
彭又新  孙文婷 《科教文汇》2014,(16):128-128,166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7.
陈志红 《软科学》2013,27(1):80-81,95
从沟通有效性决定团队生产力这个基本认识出发,透过信息有效传达和关系纽带对沟通有效性影响的深层关系,对团队沟通的概念界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团队多样性领域中最新研究范式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生活中,现代科技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紧密相联,而二者的交融本身又萌发、推进生活产生了新内容。科学创意不需要、也需要传播;科学创意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科学创意传播有助于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9.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4,22(7):804-806,811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的基本过程,讨论了网络交流作为科学交流模式的必要前提及网络交流对传统交流角色的冲击,认为整个科学交流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实现网上科学交流的社会化和普遍化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翟杰全 《科学学研究》2002,20(2):167-171
科技传播对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必须把科技传播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本文认为 ,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必须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建立有效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 ,建设国家科技传播体系 ,发展科技传播产业 ,在科技传播中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 ,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科技传播事业应该选取一些重点发展方向 ,建立“公益—产业”双驱动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