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播媒介之后兴起的又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学基本理论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普及推动着新闻学理论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创新,本文主要从网络传播内涵、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时空及方式变革以及新时代视角下新闻理论的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学术话语与新闻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杨 《新闻界》2004,(5):44-46,25
我国当下新闻学研究创新难,特别是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几乎无法深入,是当前我国新闻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新闻学教科书、专著出了不少,但无论是篇章结构、内容还是概念都惊人的雷同。这种创新难的局面使许多学者不再倾心于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转而热心于研究具体的实际问题、边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整体性变革,也给新闻研究带来智识挑战。在转型过程中,以文化研究视野中新闻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催发了新闻业两大理论更新:一方面是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给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新闻观念提出的革新要求,另一方面是经典文化研究理论在新闻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变与不变。尽管孕育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和媒介技术环境均已发生改变,但经过发展的文化研究理论依旧能够为数字新闻学提供有价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资源。数字新闻学应该在现有的问题维度上纳入文化批判的视角,从而拓展其解释和介入现实的学术潜能。  相似文献   

4.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颠覆了经典新闻理论的概念体系,新闻学亟需谋求创新。但当下数字新闻研究总在强调变革,却忽略其价值虚无和边界崩塌的危机。本文认为,数字新闻学在检视新闻现象的同时,亦要观照更深层的价值哲学意涵,并提出三个命题进行理论想象:第一,价值性命题,在应然维度描绘新闻业的核心价值系统并予以比较;第二,解释性命题,在实然维度关注新闻生态的运行规则和新闻业的外部合法性;第三,操作性命题,主张应在新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进行理论体系的建构。这是具备中国底色的本地化新闻理论的发展契机,有待本土研究者的协力攻关。  相似文献   

6.
创新新闻学,简言之.“报道创新的新闻学”(journalism covering innovation)。其关注的焦点是新闻学如何在社会创新过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以及新闻学教育如何突出创新的原则。本论文将就创新新闻学的概念、主要观点、理论渊源以及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哲峰 《新闻界》2001,3(3):26-27
理论思维的正确性和体系性,是新闻学建构的基点,也是这门社会科学成立的前提。如果新闻学是一门学说、学术的话,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研究成果,否则新闻无学的戏说就得到有力的支持。使戏说彻底破灭,最终有赖于新闻理论的不断创新,在思维上产生飞跃。一、学术思维的枯竭在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一位同行说得爽快:"现在报考新闻学研究生的人很多,外专业本科生特别踊跃。他们认为新闻学很浅,各门教科书自学得懂,不像经济学、政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那样艰深。新闻理论浅显明白,看几遍就记住了。新闻学理论味不足,揭示新闻工作规律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郑保卫新著《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围绕如何构建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如何提升新闻学的学术品质和学科地位.以及如何促进新闻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创新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信息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图书馆理论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在新的环境下,需要在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本文通过对理论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正确处理创新与应用研究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要树立理论研究的创新意识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章彦 《传媒观察》2014,(8):35-36
理论创新型教学一直是新闻学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它既需要与当今大量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又需要有充分的理论交流和探讨。对于新闻学基础理论发展来说,由于它受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出现了理论更新渐次落后于实际的状况,这便对理论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新闻理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手法上提出了建立理论探讨和辩论市场等一些教学手法的尝试,并阐释了运用新型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剑 《新闻界》2003,(2):11-12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十周年系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该系部分师生齐聚一堂,表达了对加快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开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殷切期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强调,理论的探讨与创新难  相似文献   

12.
盛芳 《新闻前哨》2024,(5):15-18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新闻理论教学充满魅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是当前新闻学教育改革不可绕过的话题。目前,新闻理论教学仍然面临“新闻无学”、理论与实践对接上的部分失效、新闻理论本土语境失焦等困境,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的新闻理论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变革:在新技术带来的消解中坚守核心价值、增强适用性与针对性、在交叉与融合中重构与强化,着眼于中国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时俱进,以包容与开放增强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56-57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理论上的每一点创新都来之不易。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长久以来不断致力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先后出版过《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军事新闻摄影论》与《舆论战》等多部实用新闻学方面的专著.发表过100多篇新闻学论文与新闻工作评论。尤其是他在新闻理论创新上的勇气与突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馆学理论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需要变革现行图书馆学理论中的脱离实际部分、陈旧部分和玄虚部分;同时探讨了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构建新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有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瑜 《新闻大学》2002,(3):19-2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已成为影响巨大的新的传播方式。如果说20世纪是传统媒体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网络媒体的时代。新的新闻实践给传统的新闻学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新闻学理论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本文就传统新闻学理论受冲击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新闻学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学的理论范式入手,探讨了新闻学理论对新闻报道实践的影响和新闻学理论范式的实践导向,以发现传统新闻学理论在实践指导方面的不足,并由此探求科学提高新闻媒体引导力的有效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新闻学是否已经衰落?传播学原理是否代替了新闻理论?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理论发展脉络、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的主要成果、以及新世纪西方新闻理论的创新。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的形成同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改革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提出扩大协商民主的执政要求,为新闻改革和新闻学创新展现了新的思路,为新闻学研究消除二元对立思维、大造声势和思想僵化的陋习提供了动力。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新闻改革和新闻学创新都应以反映民声、推动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协商为基点,使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新闻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凯里认为,公共新闻思潮是美国新闻学继党派新闻学和以寻求社会信任为特征的现代新闻学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性思潮。汤姆·瓦霍沃是最早在美国实践公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
课程创新是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移动和社交媒体新闻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等方面都结合新媒体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体现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教育的内在要求,其课程创新理念与实践对当下中国的新闻教育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