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留学生》2013,(4):14-14
“音乐不是奢侈品,不是我们钱包鼓了的时候才来消费的多余物:音乐不是消遣,不是娱乐,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让人类生活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卡尔·伯纳克说的这段话打动柴亮,回国工作后,和好友成立了“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开始通过慈善关注社会,通过音乐帮助孩子。  相似文献   

2.
音乐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的需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方面,音乐诉诸的感官是耳,它和语言密不可分,有着巨大的信息接受能力,在外语课堂中使用音乐及外文歌曲不仅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基本技能,还可以导入国情教学,而这一切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效果颇佳,深受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人类用心灵和智慧创造了音乐,音乐又作用于人,不仅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同时还促进、提升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多声音乐,能训练、培养人的多声思维,这对造就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开放性、多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钢琴是多声键盘乐器,学习和弹奏钢琴要脑、手、脚并用,使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人类通过交流加快了世界文明化的进程,通过交流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交流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民族音乐深入发展、逐步完善的道路上,更需要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发展传统音乐,促进音乐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美的结晶,它与大学生素质有着密切联系音乐需要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给大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一块栖息和成长的绿洲。历史赋予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神圣使命是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使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美丽。当前,“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念在高校教育中已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而且声音与人的感情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所以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情感,还能表达情感的发展变化。人类生活中需要音乐,而幼儿燃更需要音乐。一个孩子如果能积极认真地学习音乐,不但能奠下艺术文化修养的基础,而且有助于人一生的事业,影响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走向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特别强调要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过:“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直接。”  相似文献   

10.
教研工作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不仅需要务实,也需要务虚。作为一名市级层面的教研员,多年的教研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开创音乐学科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教研文化的建设。一、用教研文化来聚集人心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因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殊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有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王国中,音符小仙女们虽然有着许多本领,她们能高低跳跃、旋转起舞、分身变幻,令人赞叹!但是,音乐要使人类感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想用音乐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不仅需要作曲家具有高超的创作技巧,而且需要演奏者或演唱者能够熟练地掌握好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基础的基础,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在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的精神的产物,它只是用于表达、探讨精神境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音乐是脱离物质世界,而属于精神世界的。 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种种行为来渲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做专业工作者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有一定水平的音…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聆听音乐和创造音乐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就象语言一样,是人类生理能力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有效地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音乐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总之,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论音乐的生活性和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其根源无不深藏于社会生活之中,任何一种音乐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产生于人类社会,并且作用于人类社会,音乐一旦产生就要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影响,参与人际关系的交流,达到音乐本身对社会起某种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舞蹈、雕塑、诗歌等艺术创作对于人类审美的意义是具有共性的.就其动因而言,艺术创作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是社会实用的需要;是人们娱乐、消遣的需要;是政治教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的表现就包括演唱。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语)。音乐,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诸多光彩,还让人类社会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孩子把音乐(yue)读成音乐(le),奇怪耳熟能详的两个字不可能念错,那就只能是孩子故意为之。是否在孩子们的心中音乐就该是“快乐”的化身呢?新课程的实施让我思索“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而快乐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和谐课堂,让学生放飞个性,从而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