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PRINCE(王子)——世界最著名的网球品牌之一1970年:Bob McClure在他的车库里发明了第一个家庭网球场使用的网球发球机,从此王子网球制造业诞生。1971-1975年:网球运动员出身的Howard Head进入公司,最终拥有董事会多数股份并成为主席。1976年:Howard Head发明第一支王子专利超大拍面球拍,这个王子品牌的经典引发了网球运动的革命。1977年:王子Graphite球拍成为了Graphite的  相似文献   

2.
以网球运动中多拍相持回合的战术分析指导为目标,将网球落点按照区域分布情况进行量化抽象,采集了2022年美网冠军卡洛斯·阿尔卡拉斯7场对局1 808盘对局数据,提供了小尺度的自动化网球战术辅助的系统框架,并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的训练模型构建多拍相持下的最佳回球落点决策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的建模效果最佳,选取拍数为5拍时回球落点精度达到76.66%。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球战术智能量化分析有利于为提高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行,体育俱乐部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青睐。相较于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网球入门较难,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刚开始接触网球会觉得枯燥无味。基于此,本文以目标激励法在儿童网球初学者正拍学习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焦作市儿童网球入门班儿童为调查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基于目标激励理论,对比参与实验的儿童正拍学习前后效果,分析儿童网球正拍学习中的问题,旨在提高儿童对网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希望能够为网球俱乐部、校园网球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教学方法天津美术学院周启亭一、握拍方法要想打好网球,选择合适的握拍方法十分重要,因为拍面接触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击球的准确性,推荐使用东方式握拍法。1.正手击球握拍法。先用左手扶拍颈,拍头向前置于体前,右手掌平贴在拍面上,再沿拍颈往...  相似文献   

5.
赵晓光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17-17,18
很多学生在学习网球时总认为网球技术很难,击球时往往不能随心所欲,从而失去兴趣。其实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手中网球拍的拍弦。本文通过对拍弦的综合分析,来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拍弦观念,并且以此提高和完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高敏  许斌  郑海 《精武》2013,(36):125-126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握拍方式,即东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初学者掌握两种不同握拍方式的正确动作方法、动作技术要点、不同握拍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握拍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茼 《体育博览》2010,(3):90-93
肩部对网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因为长期用一侧手臂持拍,持拍侧的肩常比不持拍的一侧低,另外,持拍侧的肩胛骨通常离脊柱更远。因此网球运动员需要格外加强肩部肌肉的稳定性,以避免“网球肩”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网球》2006,(11)
摆命手,乃泰国国技——泰拳中的一种,素以隐蔽、凶狠见长。2006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斯里查潘凭借其出色的身体素质,频频绕过反手,轰出致命的正手 inside-out 时,人们依稀从网球场上领略到了泰拳的威力。引拍短、爆发力强、转体流畅,斯里查潘有一只威力十足的"摆命手"。  相似文献   

9.
超市     
《网球》2012,(7):146-148
网球明星们训练场上的秘密武器——ETCH-SWING艾奇网球训练拍"艾奇网球训练拍是每一位网球选手不可或缺的体能训练器材。"——布拉德.吉尔伯特(Brad Gilbert,前阿加西教练)。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安德鲁斯学院运动效果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表明,使用艾奇网球训练拍可以将正手击球速度提高15.9%,反手击球速度提高23.9%,发球速度提高10.2%。  相似文献   

10.
网球初学者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受条件的局限性,在高校网球课教学远不及三大球(篮、排、足)那么普及,学生们对网球技能及其知识了解甚少。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熟悉球性也就成了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我们认为,想学网球,先学捡球,球性熟悉了,自然会减少捡球的次数,同时,逐步增强了对球的控制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网球基本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握拍方法是熟悉球性的前提,握拍方法决定击球方式。如向下拍球采用西方式握拍,向上颠球采用大陆式握拍…  相似文献   

11.
凡是持拍的运动项目几乎都包括跑动、转身、弹跳和握拍等几项内容。因此,从事持拍运动的运动员较易受伤。网球运动员比其他持拍项目的运动员跑动的范围更大,所以网球运动员腿部更容易受伤。 小腿肌肉拉伤是常见病。它被称做“网球腿”。大腿肌肉拉伤也是常事儿,这是因为很多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过于疲劳而引起的。预防伤病的最好方法是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他从小没有接触过网球,第一次摸拍时已经长得"五大三粗",业余网球教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教他。在这里,"完美主义"是行不通的。教成年人学习网球运动时,要用恰当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他们.而不像职业选手那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慢慢雕琢。因此,教练员应消除一种错误的观念:网球是一项需要具备特殊运动能力的人才能从事的运动。恰恰相反,教成人打网球的原则是——简单、富于乐趣和令  相似文献   

13.
浅析网球正手握拍方式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剑 《体育世界》2008,(10):11-13
网球正手握拍方式由球拍科技、场地类型和球员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影响正手握拍方式的因素阿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有关。选手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运动技能为原则,来适时得选择合适的握拍方式是当今网球技术运用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在属于网球的2021年,52网球达人将和你在精心设计的九宫格中分享关于生活和网球的点点滴滴。发生截击下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使用了错误步法,使身体在击球时失去平衡;第二是持拍不稳,手腕没有锁定拍头;第三是过分追求截击过网的高低和角度。  相似文献   

15.
网球入门讲规范,初学即应趋时尚,上旋握拍如握手,击球拍面须对网,待球之时肌放松,击球一瞬拍握紧,一般站位底线后,须知网球弹力强,站位不可太靠线,击球必须先侧身,动作首求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0,(2):84-84
我今年55岁,是忠实的网球爱好者,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打网球了。但是到了这个年龄,我不能再巧妙的完成由守转攻;一发虽然力道足,但是我不知道球会飞到哪里;我最擅长的穿越球,现在总是慢半拍。  相似文献   

17.
孙浩然 《新体育》2006,(4):62-62
19世纪末的一天,两个青年在看完温布尔登网球赛后,到一家餐馆去吃饭。用餐间隙,他们边用雪茄烟盒盖做扇子驱热,边讨论刚看完的比赛。说到高兴的地方,二人干脆以酒瓶的软木塞当球,以桌子为球台,手中的扇子为球拍,在原地模拟真实比赛。碰巧侍者在一旁喝彩,闻声赶来的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 TENNIS”。就这样“,桌上网球”成了乒乓球的“乳名”,并被沿用至今。和发明乒乓球时的无心插柳相比,乒乓球拍的“演义”却经过了煞费苦心的100多年。萌芽阶段的乒乓球球拍多为木板拍、羔羊皮拍;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制成。随后,乒乓球拍又…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10,(5):149-149
4月10日.Wilson2010新品BLX网拍系列试打会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这是BLX网拍系列在上海徐汇游泳馆网球场试打会成功举行后移师北京的,活动吸引了北京众多业余网球高手和各大网球俱乐部的会员前来参加。  相似文献   

19.
探讨网球教学与训练中的意识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网球意识的培养,首先从认识网球意识开始,网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网球教学与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其次是要知道网球意识包括哪些内容,它包括有科学意识;判断意识;盯球意识;移步意识;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调节意识;力量调节意识;引拍调节意识;动作固定与变化的辨证意识;战术意识和战略意识等一系列内容。然后,在学习新技术动作时运用心理变化加强网球意识的培养,达到提高学习技术的效果,运用战术的同时也需要灌输网球意识的培养,化腐朽为神奇,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运动员专项意识好,可以大大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球拍科技的进步与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女子打法越来越趋于快节奏对抗且其进攻性不断增强,女子单打网球比赛中前四拍球的质量及占比越来越重要,比赛也更加吸引观众。但是在实际训练时,绝大多数网球教练仍在沿用15~20年前训练方式,只注重稳定性训练,占整个训练总时数的70%~80%,导致训练和比赛脱节。该文通过对职业女子单打网球比赛中前四拍技战术的分析和总结,结合高校女子网球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数据,对比传统训练方法和现代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深入阐明女子单打网球比赛前四拍的重要性,进而为女子网球运动员训练提出有效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