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柔道比赛属对抗性搏斗类项目,需要良好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和顽强精神,还要具备实际运用中的应变能力,才能战胜对手。随着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距缩小,正确运用战术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冼东妹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效果和特点,发现冼东妹在比赛中战术运用比较均衡,在进攻形势方面,待动抢攻战术发挥较好,是成功的关键动因。  相似文献   

2.
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比赛最后两分钟领先队与落后队运用的攻防战术有所不同,落后队进攻战术以加快进攻节奏和抢投三分球为主,防守战术以半场紧逼盯人、全场紧逼为主;领先队进攻战术主要侧重于内线篮下进攻和外线进攻,防守战术多采用半场紧逼盯人战术。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尽快提高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比分析法、录像观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国际拳联新规则实施后2016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与2016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各10个级别决赛录像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中国与世界女子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制胜因素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运动员前后手直拳、摆拳使用次数、击中次数和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2)国外运动员的迎击战术运用次数、击中次数、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间接迎击战术运用效果优于直接迎击战术;(3)国外运动员后仰防守反击的击中率较低、其它的防守反击战术的击中率较高;(4)国外运动员较多运用两拳、三拳主动进攻战术且击打效果较佳;(5)国外运动员的步法调整进攻时机、防守反击次数、击中对手次数远优于我国运动员;(6)我国运动员防守反击战术单拳击打效果较佳、国外运动员多拳击打效果较佳;(7)我国运动员在犯规种类和犯规次数上高于国外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篮球进攻中的抢攻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 着世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规则、速度、对抗以及快攻战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同时防守快攻的战术也得到了发展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技战术适应当前的篮球运动。抢攻是 70年代后初步发展起来的战术类型 ,它和快攻是进攻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两种不同的战术类型。抢攻又叫衔接段进攻 ,即介于快攻和阵地战之间的一种抢时间、追着打的进攻战术。其核心虽未能实现人数或位置上的优势 ,但趁对方立足未稳进行攻击。抢攻是在快攻受阻后短暂时间内进行的 ,要求战术简单实用并具有突然性 ,多运用二三人简单配合。它是快攻的延续 ,“抢攻”增强进…  相似文献   

5.
蹴球运动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民间走向竞技,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蹴球技战术类型进行了翔实解读,同时通过比赛观摩法,对当前蹴球技战术类型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结论:蹴球动作类型主要是上旋球、下旋球和平滑球三种类型,战术内容日益丰富,贴近实际应用。平均每场比赛中,蹴球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上旋球,薄球和连蹴一次的技术打法;进攻战术方面,主要采用以先借后打、先打后跑的4分战术为主,辅以5分战术、8分战术的综合型进攻战术体系;防守战术方面,主要采用以同归于尽战术为主,辅以失分战术、挂球战术、跑球战术的组合型防守战术体系。最后,从身体素质、蹴球动作技术和蹴球比赛战术三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常训练的科学方法和内容体系,旨为蹴球训练与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篮球进攻的阶段性及其技战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篮球进攻的阶段性表现在三种战术类型运用时间上的顺序性和顺序的不可逆性,对快攻、抢攻和阵地进攻的技战术特征的正确认识,在技战术的教学、训练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安龙 《新体育》2024,(8):13-15
研究选取2019年世锦赛女子水球比赛中的核心技战术表现指标和最终比赛成绩为研究对象,以本届世锦赛中全部48场比赛中的42场比分均衡的比赛中的53项核心技战术指标为自变量,以最终比赛成绩的胜负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42场比赛中的核心技战术指标,揭示世界女子水球强队在技战术表现方面的常用打法,为中国女子水球队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根据K型聚类分析,比分均衡的比赛共有42场,淘汰了6场比分不均衡的比赛;(2)技术指标方面:胜队和负队在传球失误、守门员一传、传入中锋次数、严重犯规出场以及严重犯规导致的点球次数、过人次数、游动切入次数以及突破次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射门指标方面,目前射门成功次数较高的射门方式主要是远射、6打5射门和快攻射门;(3)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与比赛战术相关的变量中,42场比赛中的胜队和负队在进攻战术中的阵地进攻、中锋战术、6打5战术和快攻战术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防守战术中的5防6战术、回收战术以及快攻防守战术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尚武 《体育学刊》2005,12(1):114-118
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构成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包含“个人进攻战术行动”和“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等基本内容,处于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基础层面;二是“快攻”、“抢攻”、“固定配合进攻”、“机动配合进攻”等具有特定表现意义的4类战术形式,位于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表现层面;根据这4类战术形式在概念上的内涵论述了它们间内联和外延的相关理论:从制约各进攻战术间实施和运用的时空内容、彼此间相互关联的若干因素等揭示篮球进攻战术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全场紧逼防守战术是一种运用积极的个人防守动作和协同防守,通过积极地阻挠,限制对手的活动。而破坏对方进攻的有组织的战术配合。本文根据全场紧逼防守战术的特点,对如何运用这一战术,达到破坏对方进攻的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竞技盛会。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第十四届全运会各级别前八名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旨在总结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期望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思路和帮助。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主要为抓握传统把位压制对手,进攻节奏快,擅长以我国典型的散手风格进攻取胜,投技得分技术多以舍身技为主,寝技中抱压技成功率很高,投寝技术连接紧密。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投寝技术发展不平衡、投技单一技术成功率低、寝技中绞技和关节技技术运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对126名优秀柔道运动员首场比赛发挥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首场比赛抑制现象”是柔道项目运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优秀柔道运动员中的发生比例为32.4%,并呈现出比赛压力越大,越易于发生该现象的趋势;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过度紧张,另外还有不了解对手且思想保守、比赛状态不好、比赛准备活动不当、战术准备与安排不当等因素;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不同性别柔道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和结论:少年柔道男女运动员对于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其各项指标呈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也存在区别。提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连续大运动量运动,以间歇大运动量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等速测试方法分析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肌力特征,为针对性力量训练和伤病预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躯干相对峰力矩偏低,屈肌1.7,伸肌2.46。肩关节内外旋拮抗比0.7-0.9,左侧显著高于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5-0.6,内外旋拮抗比0.6-0.8,双侧差异显著。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4-0.5,内外旋拮抗比0.5-0.8,双侧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肩、膝、踝关节双侧差异和拮抗肌群肌力比率均为高损伤风险指征,提示青少年阶段就应当开始加强薄弱肌群的训练,提前降低受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以参加“十运会”的古典式摔跤、男女自由式摔跤、男女柔道五个运动队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十运会”前两年运动员贫血的状况。每周一晨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测试,持续两年。结果显示,山东省摔柔项目运动员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国内外其他报道;所有的贫血均为轻度贫血,与男队员相比,女队员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更严重,个别队员先天性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建议运动员应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各种原发病,注意营养均衡、饮食科学、针对性的补充运动营养品,而耐力性项目或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的项目的运动员选材,要重视血红蛋白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柔道是2人徒手,身体直接接触的,要把对手摔倒为目的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项目,其中得意技是在柔道比赛中被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广泛使用的技术,战术变化也是围绕着个人得意技进行的,也是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和基础。在比赛中实用价值是很大的,运动员要在比赛和训练中反复练习,使得意技愈加熟练,以达到取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使用身体成份分析仪,对天津市女子柔道队的20名运动员进行测量与分析,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其控制体重的方法,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体重控制,达到提高其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运动对柔道少年男性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发现,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柔道少年男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只有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既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又保证其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