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4日《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2月4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举行。本届亚冬会设置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比赛等项目。 亚冬会开、闭幕式将在哈尔滨市新建的八区体育中心冰球馆(属道外区邮电局辖区,150020)进行。冰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3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青年男子500m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运动员今后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亚冬会速滑各项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证实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与亚洲一流水平无明显差距,长距离项目的差距较大。其原因涉及训练负荷、绝对速度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教练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建议对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和国家队选拔组建方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乐明 《上海集邮》2006,(12):14-14
1月28日《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洲冬季运动会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的亚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综合性冬季体育盛会,四年一届。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第六届亚冬会在中国长春和吉林市举行,共设369枚奖牌。冰上比赛设3大项、5分项、26小项,包括:短道速度滑冰、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的最好成绩与第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最好成绩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短跑项目男女的最好成绩都有小幅度提高,中长跑项目男女的最好成绩都呈现下滑态势,田赛项目女子有所进步,男子严重下滑,我国男子和女子的整体田径竞技水平都比较落后.建议制定有效的训练方针、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巩固优势项目的优势,增加劣势项目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从第11届全国冬运会看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进行调研,通过对第11届全国冬运会速度滑冰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奖牌分布、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并与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比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良性发展格局,运动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化训练水平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大冬会有小冬奥会之称,是世界优秀青年选手的竞争,参赛选手多是未来奥林匹克之星.从第21届大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比赛成绩的分析对比中,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在世界、亚洲所处位置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了未来几年世界、亚洲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趋势及新的变化和特点;探索了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备战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和2007年长春第6届亚冬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世界、中国优秀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研究,分析中国速滑运动员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重点;预测16届冬季奥运会速滑成绩以及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冬季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和名次,为决策我国参加冬季奥运会的速滑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冬会有小冬奥会之称,是世界优秀青年选手的竞争,参赛选手多是未来奥材匹克之星。从第21届大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比赛成绩的分析对比中,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在世界、亚洲所处位置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了未来几年世界、亚洲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趋势及新的变化和特点;探索了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备战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和2007年长春第6届亚冬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亚冬会前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实力对比与训练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联赛参赛运动员与比赛成绩的分析,为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安排以及研究韩国速度滑冰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两国的联赛成绩表明,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国优于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韩国优于中国;韩国速度滑冰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动向,韩国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转投到速滑比赛中。认为我国以年度训练周期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模式,制约了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这类4年为一届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出借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国家队整合式的训练模式,主动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评定我国竞技冰壶运动项目发展水平,找出与世界冰壶强国竞技水平差距,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2016年全国第13届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哈尔滨成年组男队投壶技、战术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男子冰壶发展迅速,比赛中投壶技术成功率较稳定、战术选择合理性日趋完善.总结归纳出目前中国男子冰壶队的投壶技术特点以及战术运用情况,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的技战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陶玉晶  张强 《体育学刊》2011,18(2):112-116
通过对第9~11届全运会速度滑冰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探究我国速度滑冰各个项目运动成绩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短距离全能男女500 m和1 000 m项目的成绩成阶梯式提高,提高幅度明显。大全能男女500 m、男女1 500 m、女子3 000 m和女子5 000 m项目的整体成绩逐步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够明显。大全能男子5 000 m、10 000 m项目的整体成绩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明显;但是两个项目第1名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女子500 m是我国的绝对优势项目,男子500 m和女子1 000 m是次优势项目,其他项目为弱势项目,整体差距很大,而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建议在2010年冬奥会之后,要将训练和科研的重点转移到男女大全能项目上,以促进我国速度滑冰整体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沈艳 《冰雪运动》2009,31(6):5-9
通过对参加第6届亚冬会速滑各项比赛前3名选手成绩与参赛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运动员成绩对比,以及组成第5、6届亚冬会速滑项目中国代表团的教练员、运动员人员结构分析,借鉴国内2003~2009年期间2届全运会、2届冬运会比赛成绩,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吉林省与黑龙江省速滑水平的差距。研究认为,吉林省的男子短距离、男子大全能、女子大全能项目有国家级运动员,但成绩不稳定,女子短距离项目人才匮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4.
1 我国短跑道速滑竞技水平——金牌“零”的突破 我国自开展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以来,相继出现了以郭洪茹、李琰、张艳梅、杨扬、王春露、李佳军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短道运动员群体,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了亚冬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锦际赛、冬奥会等重大国际比赛;先后创造和获得过优异的成绩,为我国冬季体育项目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在16、17届冬奥会上留下了金牌“零”未能突破的遗憾,但根据我国运动员目前所具备的实力和训练水平,在即将举行的18届冬奥会的比赛中,仍有率先摘取冬奥会金牌的希望。回顾我国运  相似文献   

15.
张连涛 《冰雪运动》2011,33(1):46-49
亚洲冬季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及影响参赛各国的比赛成绩,也决定着对冬奥会新增比赛项目的贡献程度,探索亚冬会比赛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积极参冬奥会比赛项目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7届亚冬会共有69个比赛项目,比第6届亚冬增加了22项,总体看比赛项目设置朝有利于主办国取得优异成绩的方向发展,特色项目的设置有利于成为冬奥会新的比赛项目,但大量增加滑雪比赛项目对亚洲国家发展冬奥会优势项目群体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第三届亚冬会越野滑雪比赛的总体水平、成绩进行评析,总结了我国该项目在准备亚冬会期间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越野滑雪项目训练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代的速滑人为实现速度滑冰项目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理想,努力拼搏、艰辛工作,距离目标的实现只差一步之遥。对过去的速滑项目训练理念、模式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速滑项目的规律是速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认为男子短距离项目作为我国速度滑冰突破口,具有区域优势、技术优势、多元化的优势和后备人才优势;提出加强对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的信息搜集工作,更新训练理念,丰富训练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的研究,建立新的科训一体化体制等提高我国速度滑冰男子短距离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亚冬会在哈萨克斯坦落下帷幕,最终收获11金10银14铜的中国代表团不敌日、韩和东道主,在亚冬会历史上首次被挤出前三行列。本文对第七届哈萨克斯坦亚亚冬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同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冰雪强国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冰雪运动各项目的现状。同时就中国冰雪运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使中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达到世界冰雪项目永续强国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系统研究,分析中国速滑运动员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重点;预测16届冬季奥运会速滑成绩以及中国速滑运动员在16届冬季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和名次,为决策我国速滑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薛瑞红  杨帆 《冰雪运动》2006,(6):5-7,21
通过对2006年全国速度滑冰联赛(第2站)比赛的观摩与研究,分析当前我国速度滑冰人才的分布情况,并从比赛成绩中着重分析了前3名选手的成绩与全国纪录之间的差距,以及中国速度滑冰队在亚洲和世界上的整体水平,并回顾中国选手在都灵冬奥会和2006年世界锦标赛上的表现,进而对我国速度滑冰运动概况和发展进行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