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木斋治学具有创新的勇气,他将学术追求溶入生命本身,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木斋新作<宋词体演变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尝试建构了词体学,以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动关系作为词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对词体个案研究作出了新贡献以及严谨的论证方法.这些特点打造了<宋词体演变史>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尚雪红  宋娟 《天中学刊》2010,25(3):69-72
整个唐宋词的发展流变历程是一部诗词互动互律、时即时离的发生发展史,在词体发生发展流变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诗体发展的中轴线,同时又竭力保持自身"别是一家"的向外张力.木斋新著<宋词体演变史>,不仅充分认识到词体研究中诗体参与建构的重要作用,一以贯之地秉持其大文学史观的学术理念与多元开放的研究视角,在历史文化参照体系的介入中,在创作者与接受者二律制约的驱动中,演绎"诗词互动"的词体运行轨迹,建构"诗词同构"的词史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侯海荣 《天中学刊》2010,25(3):73-75
木斋新著<宋词体演变史>以词体勾勒词史,以独特的"应体"视角切入,以缜密的哲学方式思辨,以宏观的整体、流变、联系的理念纵横把握,同时认为词体创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进而从"诗词同构"中赋予了词文学以鲜活的生命,并逼近原生的词史样态.可以说,其从"词体"入手的价值诉求,颠覆了词史研究的惯性体例,实现了词史研究的"文化解码",其思维向度与方法镜鉴具有历史路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木斋近期问世的<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移"及"始创瘦硬体">、<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唐宋词体论略>、<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五篇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制应歌对词体的促成和推动"、"张先始创应社体"、"为古今一大转变"等一系列的学术观点,以独特的研究视角颠覆着传统的学术方式和思维模式,超越常规却又绝非无源之水,为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木斋近期问世的《宋词体演变史》《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曲词发生史》三部学术著作,可以称之为学术界近年来的焦点,或说是一种学术史现象、一种学术精神。这种学术精神,大体可用孤独探索、重写文学史来概括。对木斋学术研究的接受,以及对其研究的学术史意义的认知,也许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木斋近期发表的《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体”》《论东坡词的“应体”与“非应体”》《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唐宋词体论略》等系列论文为讨论对象,认为木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观点,是对唐宋词接受视角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7.
余行 《天中学刊》2013,28(1):13-16
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三年级学生的共同必修课《中国文学史》本学期由宋词谈起;另一门共同必修《词曲选》则于本学期专授词体;十分巧合的是本系客座教授木斋先生于同时间开授《东坡词》,而这三门课程不约而同地由"词的起源"论起.面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正是锻炼自我思辨能力的最佳时刻.特别在《东坡词》的课堂上,木斋先生期盼同学改善自己的方法论与知识结构,学会"整体性""流变式"的学术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生平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内在结合,以期达成新的学术深度.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尚有以下诗人、诗篇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中未收入.笔者通检<全宋诗>两遍后,姑系于此.通人正之.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吴杰明 《陕西教育》2007,(12):43-43
如果喜爱宋词,就不会不知道唐圭璋.唐圭璋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已故的老学者,<全宋词>是唐先生编写的,另外他还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宋词简释>等通俗读物.  相似文献   

16.
说"人胜"     
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语文教师常备的古诗词鉴赏参考书,该书对唐宋词人及代表作分析透彻,确为经典著作.笔者阅读此书,读及迦陵先生分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认为先生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句中"人胜"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17.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晚唐体”及“词代诗兴”,其流变过程既有一贯性与整体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从白体诗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图书馆藏宋代法帖<凤墅帖>残帙十二卷本中辑补了李大临、惠洪、鲍几叟、刘子翠4位词家的4首宋词,其中李大临和鲍几叟是<全宋词>未收词人.辑补了杨邦义、许翰.韩璜、向子諲、陆经、孔文仲、萧世京、萧世范、赵扈9位诗人的15首宋诗,其中萧世京、萧世范是<全宋诗>未收诗人.并对所补辑的宋代诗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9.
彭玉平教授<唐宋名家词导读>初版于1999年,今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再版.该著编纂体例完整,有前言、词人小传、注释、导读等,以名家名作为主,重在导读兼专体史研究,在当代唐宋词选本中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作者在精心结撰时对学术化与大众化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0.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