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与政治实践,在冷战时代已超越了资产阶级的属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影响,并成为第三世界争取独立、保卫成果的最有效武器。它在性质、内容和表现上都更加广泛多样,呈现出复杂性、持续性和团结性的特点。正是民族主义的冲撞跌碰为冷战注入了转机的活力,塑造了战后世界斑澜的民族面貌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 ,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 ,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层出不穷。这个在两极时代曾一度被认为是趋于消失的现象 ,现在不仅又重返国际政治舞台 ,而且显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从巴勒斯坦到科索沃 ,从印巴到车臣……地球上几乎所有角落都可以感觉到以民族主义为标识的斗争和磨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二十世纪末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战争与停滞、整合与裂变等一系列重大的两难问题 ,大多同民族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出发 ,研究当代民族主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然而 ,当代民族主义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840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当这种隔绝状态被暴力所打破,接踵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梁启超正生于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过渡时代",由他的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成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问题。本文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基础上,探讨其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两种思潮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巨变。民族主义浪潮在促进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苏联的解体又诱发了 2 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高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基于民族尊严之上的我族意识是战时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晚清以来爱国知识分子建构的中华民族的族群意识对出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现代族群意识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思想相结合后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为使命,并愿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  相似文献   

6.
体育催生民族情感、加强民族认同,是研究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经典范式。然而体育与民族主义绝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土化的民族体育可推进或分化当地民族认同的进程。认同的分割性导致种族、阶级、性别成为影响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调节变量。全球化时代,体育充当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也成为非西方国家维护民族文化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在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对这一问题缺乏充足的研究。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民族主义思潮有复杂化的趋势,这一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思想史课题。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编纂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乾隆皇帝政治思想的影响之下,《四库全书》反映了明亡清兴、民族主义以及忠君的思想特征,呈现出儒家经典地位至上、注重考证、文风雅醇以及忽略科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普遍存在于19世纪,它影响着音乐的观念与创作。瓦格纳作为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德意志歌剧作曲家,在其言论与创作中均呈现出民族主义倾向。尤其在其歌剧观念中,无论其严肃音乐思想,还是对意大利歌剧的批判以及整体艺术理念,均体现出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乃是当今俄罗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出现于俄罗斯的社会政治舞台,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大俄罗斯主义;表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主要是车臣危机等民族冲突。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深化对当前俄罗斯内政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从检讨格尔兹的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讨论了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虽有自强求富,但陷于化民族主义的冲突之中。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没能认识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导致了辛亥革命后这一话语的崩溃,“新三民主义”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陈独秀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提出中华民族存亡和富强的诉求,整合了各民族的力量。当前我国仍遇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我们应结合自身历史和西方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套具有整合力的民族主义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决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冷战的结束,新一轮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他们以行使自决权为由,大肆进行分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西方国家基于其特定利益,对他们的民族分裂主义倾向加以支持。因此,在当今国际社会背景下,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对民族自决权应作广义理解即调整对象为“所有民族”,民族自决权不等于分离权,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既相互并存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4.
清初湖南人才的基本特点是:"夷夏之辨"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清初湖南人才的主导思想是经世之学的复兴和以文化型人才为主体,是清初湖南人才的显著特色。在政治走向方面,则基本上分为两个类型、四种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在1949年“天翻地覆”的大转折时期.以萧乾为代表的众多旅居海外的作家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驱使下回到了祖国,自觉地改造自我、歌颂时代,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文学的无比真诚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应成为当下消费时代的作家们所汲取的重要营养。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建构、重构与解构三个方面,韩国民族主义兴起有着历史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从民族主义的建构与重构角度,韩国在进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对于中国朝鲜族态度发生了由"亲"到"疏"的转变,韩国的民族主义正在重构而这种重构与民族主义的两面性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韩国民族主义今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90年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表现出新的特点,导致人们对民族主义的存在发生质疑,然而民族主义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追问国家竞技文化的内涵,加深对竞技文化的理解,深入剖析当前国家竞技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金牌至上的锦标主义思想、缺乏"人文教育"的狭隘思想、单纯为国争光的民族主义思想。探索以"育人标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为核心的国家竞技思想,以期为加强国家竞技文化软实力建设,转变国家竞技发展方式,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并称为20世纪的三大思潮。从德国发展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和文化的融合。文化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外来文化的鄙薄心,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崇拜来提高民族自信心,产生民族情感的共振,抵制外敌入侵,并最终实现民族振兴。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潜在而非明晰、现代化而非西方化的民族文化观。它在中国早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在西方教育思潮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我国传统体育思想发生剧烈碰撞.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它们先后在中国体育舞台上扮演主角,并对当时的体育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体育思想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我国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发展脉络,丰富体育思想研究,为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