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词历来是高考重难点,但是由于古诗词本身跳跃性等特点,学生们视高考古典诗词阅读为畏途,而心理学图式理论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古诗词的陈述性知识图式和策略性知识图式,从内容图式上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建构起总体的古典诗词阅读图式,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高考古典诗文读不懂、不会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剪影是一个绘画术语,它是指照人的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然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古代的诗人们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不仅剪裁人形,而且还把这一艺术广泛地运用于对客观事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各方、材料众多、协调事务繁杂,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探讨如何在办公室工作中,运用古典诗词蕴含的哲理,发挥古典诗词的作用,从而提升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特征,探究、考察这些特征及表现形式,对于鉴赏古典诗词,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的地位出发,结合盲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在视障教育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意境美的再现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仍然在无意识地延续"填鸭式教育"。因此,在借鉴"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整理资料,然后以一个融合音乐、视频、图画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互动、逼真的场景中自由辩论,用心来绘出诗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是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考察、思考、总结中创作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着大量的优美的地理景观以及地理信息。本文对古典诗词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及古典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后,对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进步的思想倾向。作们热爱生活,富有正义感,憎恨种种不合理现象,成功地运用诗歌这一样式来表现他们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思想感情。他们高昂的歌声,也常常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时最久的文学体式之一,不同阶段的诗词教学应作不同层次的定位。本文就如何理解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维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小学古典诗词全息教学注重古典诗词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积极调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情境,实现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互动及多元探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以形式精美著称于世.从<诗经>到元曲,古典诗词走的是雕琢之路,其表现是锤炼字词,安排平仄,押韵对仗,样样追求精致.现代诗歌是反映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高雅手段,为了创新它打破了以往诗词的限制,走了一条隐喻之路,并且在形式上趋向散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反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它包括反说、反衬、反面落笔三种情况。究其实质,"反说"强调的是诗句本身内涵的反转,即在一定的语境下,诗句的实际意义与表面意义相反。"反衬"强调的是事物特征的反转,即利用客体特征与主体特征巨大的差异性,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面落笔"强调的则是时空的反转,通过写看不见的对面情形,暗示出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这三点共同构成了古典诗词中"反写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学即人学,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了人的许多烦恼——疑问、幽怨、遗恨、愁绪、眼泪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伤和无奈。本文以古典诗词为载体,反映了古人勇敢地与烦恼进行抗争,积极地寻求解脱之路,最终得以解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长河中,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创造出摄人心魂的诗词文化,仅“湿”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就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湿”字是一个及物动词,它要求后面带宾语。在诗词创作中,它属于炼字范围,探讨它在古诗词中对意境营造的价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古汉语中的“湿”字是一个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字。《说文》上说,“湿”的本义是水名,即“湿水”,“从水显声”。而“显”有“光”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是外国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学习者的文化习得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其表达方式和行文手法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文化教学的难度,不但要进行语言教学,同时也要注重文学欣赏。本文将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孙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116-117,120
诗歌本身就是隐喻的,诗性隐喻借助隐喻意象来传情达意,使中英古典诗词具有了无限的张力与美感。而对于中英古典诗词中所运用的各种隐喻感官意象和时空意象的解析与品读,更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去解读诗词的灵性与精髓。  相似文献   

17.
英美诗从它的表层结构,即格律、音韵来看,和中国古典诗词很不相同;但从它的深层结构,即题材、意境、形象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看,却和后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的英美诗,翻译成文言诗,如果译笔高超,简直同我国古典诗词无大差别。这种现象大概可以用诗歌的共性来解释吧。外国诗当然以译成白话诗为宜,但有一些译成文言诗也不逊色。如斐多菲的一首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却意外地成了超过所有白话译文的夺魁精品。我在下面也试着用文言文翻译几首英美诗,目的在于和一些中国古典诗词作比较,供读者鉴尝玩味。我们知道,男女间的生离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而眼泪则往往是  相似文献   

18.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古典文化的支撑,影视艺术也同样要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拟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用影视艺术的手法对古典文化中的诗词进行初浅的研究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广播影视类院校古典文化教育提供借鉴,同时,试图为我国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不同角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相对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系统的知识信息乃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何以让学生满足,教师满意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外,还必须选择最有利于深入和把握作品的角度,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的满堂灌注入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定势,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教法研究至今还是个薄弱环节.条分缕析的教法,把一首完善和谐的诗词往往讲得七零八碎,直接破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魅力.也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有鉴于此,笔者从意象欣赏的角度对《江南春》的教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诗经》以来,“香”就已经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人们运用这一意象来暗喻美好的情感,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高洁的品格,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宋词中的“香”这一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宋人在自己词作中大量运用“香”意象来表情达意,其实与宋人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宋人普遍有焚香的习俗和追求高雅的享乐情趣,这是香这一名物能够得到宋人青睐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