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这一期     
春到人间草木知。又是新的一年。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缤纷的意象,美好的词句,尽在眼前耳畔。新的这一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  相似文献   

3.
在秦观的贬谪词中,大量运用了“水”意象,这首先是他自觉承袭了“水”意象作为言愁工具的创作心理定势,又与他巨大的身世之变和脆弱多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屈原在《楚辞》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在众多的香草香木当中,只有橘作了全篇歌诵的对象。这是因为橘具有内外统一的自然美,可以隐喻屈原内外兼修的人格美;另外,橘具有“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性,又可以表达屈原为坚持“美政”理想、忠君报国而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同时,“橘”意象还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橘”意象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深远,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似文献   

5.
关于这一期     
你是人间四月天。无声的画意,有声的歌吟,想想真是至美的意象。“你”是谁?有小“你”,有大“你”。大“你”,是理想,是创造,是矻矻以求实现的美好目标——正当本刊即将付印四月这一期之际,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幅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美蓝图,伴欣欣向荣的美好春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本刊编辑部及时组织了全体人员的先行学习,更将把对新一轮《行动计划》的学习贯彻体现在以后各期的编辑之中。  相似文献   

6.
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唐代婚姻作为“人伦之始”和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而贯穿于整个婚姻礼俗中。唐代婚姻习俗既有封建保守的一面,也有其务实开放的一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唐代婚姻习俗中在坚持传统的“男本位”原则的同时,也出现了“男到女家成婚”、“夫从妻居”婚姻生活的新格局。这是唐代妇女地位较高而在婚姻习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夫妻合葬”是唐代社会一种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夫妻合葬”习俗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于“妻从夫葬”,这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丧葬礼俗文化中的反映。在唐代“夫妻合葬”习俗中,“妻从夫葬”居主导地位,但“夫从妻葬”的合葬形式亦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与唐代社会开放、唐人礼法观念较松弛以及女性地位较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元宵节“倒灯”为田野个案.通过描述板梁“倒灯”的活动流程,捕捉其文化特征,并对“倒灯”的价值与功能进行阐释.研究表明:板梁古村“倒灯”习俗是当地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其古朴的原生态特征和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板梁“倒灯”习俗是民间体育传承的载体,“倒灯”仪式在村落社会中具有文化教育和乡土社会安全阀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旅夜书怀》一诗,以愁情选悲景,以悲景写悲情。从诗歌所涉的时空层面来看,“悲”的内核在于“独”。“独”既是诗人思考的背景,也是诗人当时生命状态的总结。在这一富有情感浓度的环境中,诗人思绪万千,感眼前之无望,念人生之坎坷,由“独”而陷入了对人生困境的沉思。诗人因万事潦倒、信念崩塌而痛苦愁闷,又因“破”而难以接受、无法释怀、矛盾挣扎。尾联中沙鸥意象的运用,是诗人试图为摆脱困境探寻出路,但心有重负又何谈自由洒脱。沙鸥孤独却自由,诗人孤身却迷茫无措,踟蹰不前。这一意象的观照,赋予了“独”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人生状态,也是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0.
杜鹃意象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杜甫诗歌中有11首诗作写到杜鹃,其杜鹃意象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诗境构成的杜鹃意象,主要是指杜鹃啼鸣所渲染出的悲凉的环境氛围;二是乡关情怀、羁旅愁思,主要指杜鹃的啼鸣声唤起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怀;三是借助“望帝化鹃”的传说和“鸠占鹊巢”的深意,暗含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11.
单良 《职大学报》2014,(5):65-67
张炜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借助了许多生态意象,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芦青河代表的大地意象,葡萄园代表的植物意象和狗代表的动物意象表现了张炜对大自然的全面思考。正是张炜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他才被称作是“大自然的歌者”。  相似文献   

12.
在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江川县境内,至今依然存留过一种极为独特的驱疫逐崇习俗:春节期间,由特定的人扮装成新妖除鬼的英雄钟馗,配合民间绝技“翻猪牙齿”进行驱傩活动.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翻猪牙齿”在江川及附近地区曾广泛流传,成为众所周知的岁时习俗活动.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种有影响的民俗现象,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所以,有关其源起和传播的历史状况,只能从承传者的记忆中发掘到一鳞半爪.尤其是这一活动同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之间有着明显的抵牾,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翻猪牙齿”正在丧失其传播的土壤而日趋式微,在江川似已成为一种被现代文明所重重围困的孤立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意象”在不同的艺术范畴有特定的所指,关于它的意义应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地说“意象”有两种指向:一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即imagery。这是留存于创作者或鉴赏者心中而不能直接诉诸视觉等器官的印象或幻象,有时又称之为表象,属于想象思维的一种类型。二是艺术方法以及由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类型——意象艺术。从审美心理角度说,它是心与物的同一,从文本的审美特征言,它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意象不同于心理学上的imagery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意象也不同于象征(symbol).意象的创造和鉴赏方式是内向型、接近式的联想:象征的创造和方式属于外向型、相似的联想。这是他们作为符号功能的具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意象营构的必备条件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景物之间的有机交融。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诗经》运用的是现  相似文献   

16.
在海明威的小说特别是描写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的小说中,都体现了一种人神易位的现代意识.“征服”的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反复的表现.这种反复运用的主题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家那里被称之为“原型”.所谓原型,就是“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①它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结构单  相似文献   

17.
阮籍、陶渊明和王维所处时代际遇各异,在遭遇到人生困境尤其是政治挫折之时,他们都选择了退却,同时还以诗传心声.但是在诗歌的意象选择、思维模式、精神风貌方面却相去甚远.这里除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影响和性格差异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思潮的变迁,阮籍之外“玄”内儒、陶之儒道交融、王之归心佛理,是其诗风大异之关键.阮籍《咏怀诗》意象继承楚辞、以神话居多,精神风貌上展现的是“穷途恸哭”式的儒家之悲愤;陶渊明《饮酒》、《咏贫士》、《读山海经》、《杂诗》等作品,意象中虽有神话,但以历史类的居多,展示的是“倦鸟知还”的“固穷”、“任真”;王维辋川诸作意象以山水田园为主,展示的是“水穷云起”的随缘任运.这一线索也展示了古代士人在立德立功方面受挫之后转向内心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单音词的重叠式,在晋、陕、蒙地区民间口语和民歌中随外可见,但要真正使用好它,还需认真探 讨.重叠类别及重叠后所产生的效果一、单音节名词的重叠1.用在人名(小名)中的单音节名词重叠,例如:花花 霞霞 萍萍 豆豆 海海民民 命命 兵兵 牛牛 虎虎我们以“花花”为例,来分析它们的特点.(1)重叠后突出了这一名词所表示事物的特征单说“花”,仅指“花”这种植物,其特征并不明显,但重叠后用在人名中,则有“鲜艳”、“美好”之意.同时突出了“花”这种植物的特征.父母亲给孩子起小名,往往就是抓住了这个特点,以期望自己的女儿长得象花一样美丽(对儿子也是同样如“虎虎”等).这种重叠方式,是借形象的事物特征来表情达意的.(2)重叠后有亲昵感  相似文献   

19.
布莱克的诗歌《天真之兆》(Auguries of Innocence)中“沙”意象的形成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密不可分.对诗中“沙”意象的解析须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同时进行——不仅要从“自然”的视角出发,透视“沙”意象所代表的“微”与“宏”的对立统一;还须从“社会”的视角出发,解读“卑”与“尊”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诗体小说《唐璜》前前后后共有220多处动物意象的描写。其中,拜伦试图通过复义式互文和隐喻式这两类动物意象,以及与动物意象息息相关的“婴儿”意象强调人本能存在的合理性.展现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以及回归“自由”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