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614人,其中男生1 313人,女生1 301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身体成分不合理对体质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每周有规律地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大强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0年全国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体力活动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乡村居民交通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低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工作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家务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1(中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均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2)城镇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人数比例均高出乡村居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民体力活动水平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上扬。同时,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意识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了国民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的改变。利用2010年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成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居民各单项体力活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交通类、工作类体力活动水平完全静坐类人群和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家务类体力活动水平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2)北方地区交通类、工作类、家务类、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1(中度)的人数比例高于南方地区;3)我国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完全静坐类、体力活动活跃类人数比例高于西部,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54-55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一周身体活动现状。方法选取在校非体育专业新生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身体活动评估,涉及静坐、散步、慢跑、逛街、家务等16种主要活动形式,涵盖静止、轻、中和高强度4种类型。结果 1)68.4%以上学生每天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超300 min;仅有18.3%学生达每日75min的中高强度国家身体活动推荐量。2)女生静坐少动时长高于男生,男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女生。3)文科生工作日静坐少动时长较理科生高,理科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较文科生长。结论男生比女生、理科生比文科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更高,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提供每周锻炼活动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
运动传感器(SWA)在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运动传感器SWA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状况,探讨SWA在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受试者佩带SWA,固定于优势侧上臂肱三头肌处,每天早晨起床后戴上,一直到晚上睡觉前摘下,连续佩戴7 d,记录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活动时间.结果:男生1周总能量消耗和平均每天进行的中等强度、大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时间高于女生(P<0.01);在平均每天的能量消耗构成比中,男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10%,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4%,女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4%,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2%.个体间体力活动能耗为10.44%-46.03%.结论:目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水平下降.SWA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身体成分现状、体力活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低体重发生率高于男大学生;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每天静坐时间较长;大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与体力活动并无肯定的联系;经常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分布,弥补由于静坐时间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加速度计测量、评价中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现状,探讨不同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1名年龄在40~59岁的女性,采集空腹静脉血测试血糖、血脂,并让其佩戴7 d的加速度计,根据测试结果计算静坐、低强度、中等强度、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比较40~49岁、50~59岁两组女性体力活动的现状,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59岁女性中52.11%属于体力活动不足,其中40~49岁女性体力活动不足人数达到67.86%;超重肥胖女性中72.73%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现象,而正常体重的女性只有34.21%是体力活动不足者;体力活动不足组的血糖、TC、TG均高于体力活动活跃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DL-C明显高于体力活动活跃组(P<0.01),HDL-C较体力活动活跃组低(P<0.05)。结论约有50%的中年女性存在体力活动不足,尤其是每周进行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几乎为0 min;40~49岁的女性体力活动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的女性,超重肥胖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的女性;体力活动不足会引起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性别和校别差异,采用仪器测量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的休闲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青少年平均每天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中小学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生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比中学生长;不同等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促进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学校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父母亲也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在“双减”政策下,青春期女生的身体活动是否达到推荐量,对其体力活动水平现状进行分析。该研究以60名12~14岁的女生作为测试对象,使用三轴加速度计对其体力活动时间进行测试,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结果表明:12~14岁女生的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可以达到运动指南的运动时间,每天运动时间可达60 min。12岁女生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较短;13岁女生的静坐时间较长;14岁女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最长,一周的运动步数最高。建议12岁女生增加中高强度的运动时间,13岁、14岁女生增加高强度的运动时间,以提高12~14岁女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寄宿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了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干预支持性,为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怀化市寄宿高中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d只有45.1%的学生体育课中处于活跃体力活动(MVPA)状态,仅有8.7%的寄宿高中生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达到1h,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7%的学生课间处于静坐少动行为(SB)状态,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体育课MVPA水平、课间SB行为以及课余锻炼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班主任体力活动干预支持性高于体育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宿高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人数比例偏低,课余体力活动时间不足,课间SB比例偏高。建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合作干预机制符合学校健康促进的发展理念与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Actigraph GT3X传感器测量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水平,探讨Actigraph GT3X传感器在青少年体力活动测试中的应用。方法:以10~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骨龄片和青春期发育量表问卷筛查青春发育分期(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3个组)基础上,基于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每组抽取男、女生各50人,共计300人,受试者佩带Actigraph GT3X传感器。结果:青春前、中、后期受试者每天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中、大强度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男生的体力活动较女生活跃。结论:除青春前期受试者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接近国际推荐标准外,中期和后期受试者均低于国际推荐标准。建议采取措施增加青少年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强其体质。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8,(4):322-325
目的探讨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与体质健康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的分布现状。结果吕梁学院大学生中低体重占15.7%,正常占77.9%,超重或肥胖占6.3%;BMI≥24时,男女生BMI值与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呈负相关(p<0.05);BMI≥24时,女生BMI值与50米跑用时呈正相关(p<0.05),与仰卧起坐呈负相关(p<0.05);BMI<24时,女生BMI值与仰卧起坐、800m用时呈正相关(p<0.05);BMI<24时,男生BMI值与1000米用时呈负相关(p<0.05)。结论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BMI值与身体素质在BMI≥24时呈负相关。因此,建议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个体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对国民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人群体力活动表现为:每周5天身体活动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加呈减少趋势,城镇高于乡村.成老年人群特征:成年人约有1/3、老年人约有2/3的人一周中没有中、重度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活跃度在40-54岁进入最高平台期;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的成年人群随学历的增加,人数比例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体力活动活跃类成年人群呈现出“倒U型”结构.将交通行程、职业、家务和闲暇时间四项体力活动指标结合起来看,各性别组人群的职业体力活动活跃达标率普遍比其他三项体力活动高.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5,(3):87-91
目的:调查江苏省各地区人群体力活动量现状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在省内104个县/区按照PPS抽样原则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江苏省常住人口的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为40.9%;男性高度活跃率为43.0%,女性为38.6%,男性每周总体力活动量、每日MVPA时间高于女性,男女间差异显著(p<0.01);20-39岁年龄组高度活跃率为36.8%,40-59岁年龄组为45.6%;站立走动为主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最高(51.4%),但是该人群的经常锻炼人群比例最低(16.4%);城镇人群的高度活跃率低于农村人群,但是经常锻炼人口比例高于农村人群;学历高的人群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低,但是经常锻炼人口比例较高。结论:1江苏省常住人口的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率为40.9%,低于我国上海地区,也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2江苏男性的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性,40岁以后的成年人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年轻人群,农村人群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城镇人群;3本研究还发现,与工作方式相关的体力活动量对日常体力活动量的影响较大,体重超重人群表现出更加强烈的锻炼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76-80,1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3.3%;女生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6.1%。45.0%的男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1~60min;55.5%的女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内。32.4%的男生已经坚持锻炼了1~6个月;52.7%的女生坚持锻炼的时间不足1个月。以上3方面,男女生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友伴锻炼和单独锻炼是大学生主要的锻炼参与方式;65.7%的男生会将大球类作为锻炼项目,49.8%的女生则喜欢跑步锻炼;选择下午课外时间锻炼的男生人数比例最高,为37.0%;选择晚上时间锻炼的女生比例最高,为27.3%;多数人选择校内室外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人数比例高达57.7%。③69.4%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器械等物化的体育用品。④从主观总体而言,学业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没有喜欢的锻炼项目、锻炼场所拥挤不方便、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少、怕累及从众心理等是大学生不良锻炼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用时间差距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男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偏差大。针对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以及对大学生和学院领导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苏省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不同种类体力活动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来评价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情况。共1224名机关公务员参加测试。结果;调查的机关公务员中有62.1%的人体力活动充足;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人(69.0%)明显高于男性(58.5%),差异有显著性(P<0.05)。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女性在交通和家务体力活动强度显著高于男性(P<0.01)。只有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活动强度在下降(P<0.01)。结论:调查的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页人群中有37.9%的人体力活动不足;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公务员主要的体力活动形式;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比率和强度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8.
王奎  宁克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5):4-5,17
目的:对长沙地区居民的日常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地区内人群的体力活动现状和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地区城乡居民中抽取样本851人,入户并运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IPAQ)进行调查。结果: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是主要的活动方式;交通领域是体能消耗的主要领域;从事低、中、高活动等级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6.9%、37.8%和35.5%,男性与女性在活动等级的分布上差异明显。结论:用于闲暇时间的体能消耗是下阶段开展工作的重点;家务活动的体能消耗有待加强;应提高中青年人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轻度智障儿童基本运动技能(FMS)与体力活动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运动参与能力的提升及其健康促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选取上海市65名轻度智障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运用TGMD-2和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对其FMS及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智障儿童FMS平均总得分为(67.82±7.31)分,其中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物理控制技能(P<0.01),男生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但物体控制技能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15.6%的轻度智障儿童能满足每天60 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推荐量,男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显著高于女生(P<0.01),周末日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上学日(P<0.01)。总体上轻度智障儿童的低强度体力活动(LPA)、MVPA和总体力活动(TPA)时间与FMS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1~0.547,P<0.05)。FMS得分对轻度智障儿童平均每天MVPA时间、TPA时间具有解释意义(R^2=0.381,P<0.01;R^2=0.409,P<0.01)。位移技能是解释每天MVPA时间的唯一变量(β=0.490,P<0.01)。结论轻度智障儿童的FMS发展与体力活动水平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该群体技能发展层面的体力活动促进是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12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1.5%的男生和94.9%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每一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次的男生为50.4%,女生为41.8%;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足球,健美操是女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习压力大与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