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过程中,傅斯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外国对中国物的掠夺和当时中国的史学现状,促使他在史语所内设立考古组;考古组成立后,他对考古工作的统筹规划及人才培养、资金筹措、解决纠纷、组织考古团体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他的领导下,史语所考古组进行的考古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傅斯年的上民主思想进行了探讨:一、阐述了五四时期傅斯年对社会“信条”、 齐家格言和出世哲学等封建道德的揭露批判情况;二、探讨了五四运动至抗战前后傅斯年猛烈抨击各种不平等现象.以及打倒贪污腐化的两任行政聍长孙祥熙和宋子文的壮举;三、研究了傅斯年从大学时代起直到去世前(1918-1950年)提供个性解放,描绘“社会主义”蓝图,力争教育平等等民主主张和实践活动;四、分析了傅斯民主思想的地位、渊源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先生曾多次阐述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文学的演变革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傅斯年既抵制全盘照搬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割断传统。傅斯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能够较为客观、辨证的看待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自觉尊重文学的发展演变,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32年,他与当时的教育学者对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本文探讨了此场论战的背景、过程并与美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大论战”作了对比。评析此场论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洞察把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理解他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诸子著作产生的社会基础,并进而指出诸子的文章在内容上都是当时现实政治斗争的产物,或发表政见,描绘蓝图;或刺过讥失,揭露矛盾,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形式上则运用了文艺的手段,广泛引进形象因素,具有放言无惮、气势雄放等特点。这样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即杂文。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期间,傅斯年曾连续轰击国民党权贵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行为。1944年。他获悉孔祥熙等人利用发行美金公债的机会进行舞弊,大发国难财,积极收集证据,在国民参政会上进行揭发、检举。社会舆论轰动一时,虽然国民党政府对孔祥熙多方袒护,但由于证据确凿,众怒难犯,最后免去了孔祥熙本兼各职。傅斯年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孔祥熙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在学术研究中所具有的怀疑精神,以及他重视史料的收集、反对主观力求客观、比较法会通法的运用等,无不与乾嘉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傅斯年又有许多不同于乾嘉学派的地方.文章从学术、治史态度、治史方法几个方面探讨傅斯年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从史料、治史方法和经世致用几个方面探讨傅斯年对乾嘉学派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陈康太 《高中生》2013,(12):56-57
孔子 出游故事 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困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卫、陈、曹、宋等国。  相似文献   

10.
蒙文通1930年代任教北大时,曾与陈寅恪有过面谈,且主要涉及宋代史学问题。陈氏强调北宋史学成就,蒙文通则推崇南宋浙东学派。观点分歧的背后实际暗含当时中国史学建设的根本问题,同时还牵涉傅斯年和朱希祖两人。傅斯年主张对史料做纯粹客观研究,朱希祖重视社会科学的综合应用。蒙文通对浙东史学的推崇与傅斯年的“新史学”形成鲜明对比,也有对蜀学的重新定义,更代表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另一面相,对矫正今日史学的“碎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人士。他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观点,其主要思想是史料是史学进步的基础,要按照材料进行研究以得出历史史实,而不是超越史料凭个人的主观认识进行研究。众多的研究者根据傅斯年的这个观点得出他反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是我认为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他在九一八事变后著成《东北史纲》一书,用以反对当时盛行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论,以说明东北的历史归属问题。傅斯年的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思想。这里我将对傅斯年写作《东北史纲》的动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国建立时期,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并提出实业建国的口号,力图使中国繁荣昌盛。宋教仁则主张责任内阁制。并以政党政治相号召,和袁世凯进行了正面斗争。孙宋二人在政见上虽有歧异,但始终互相支持,大方向是一致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政党政治比实业建国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1月1日,罗家伦、傅斯年等北大高年级学生出版了《新潮》杂志,得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的大力支持,编辑部就设在李大钊任馆长的图书馆办公室。蔡元培特批每月3000元大洋办刊。《新潮》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他们要求辞退两个教师陈独秀和胡适,开除两个学生罗家伦和傅斯年。蔡元培坚持不肯。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2月20日,追随胡适将近30年的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患脑溢血去了。当时台湾省议会正在开会,议员郭国基提出质询,傅斯年在答复质询时很感苦恼,平时性格本来暴躁,辞不达意。血压升高,没有能救活过来。胡适此时在美国纽约,心脏也不太好。第二天,就给博斯年夫人俞大綵发了唁电。1951年1月6日,胡适从美国普林斯登大学给俞大綵发了唁函。此函对死者作了极度地推崇,说:  相似文献   

15.
傅斯年论述了大学设置研究院所的目的、必要性和具体办法等,并且比较了大学研究院所与专门研究院所的区别。傅斯年大学研究院所思想的成因,主要与他在北京大学的求学经历、在欧洲的留学经历以及后来在多所大学的工作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国共合作中出现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专用名词。当时和后来.国共两党人士及海峡两岸学人,囿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围绕“三大政策”概念由谁提出、此概念提出的目的及其意涵何在等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此争议大致经历了早期的政见不同,各自表述;20世纪80年代的探本求源,交流争鸣;21世纪的以吏为据,求同存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史料学派”的创始人,其“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对近代史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体现为傅斯年史学思想来源研究日趋深入,史学思想内容研究日趋完善及史学思想评价的日趋客观。来源方面,学界摆脱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仅受到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的单一认识,认为其史学思想的提出与西方其他史学思想的影响也密不可分;内容方面,纠正了以前对“史学只是史料学”的片面认识,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评价方面,更为客观地分析了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但是,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就整体而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论著的相应缺失和论文质量的尚需提升等。  相似文献   

19.
周晓霞 《考试周刊》2009,(9):224-225
傅斯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本文对傅斯年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是困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私下出版物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持不同政见者同苏联党和国家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政见者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公开信、纲领,主张,以及苏联政府压制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有所记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