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休谟提出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后,哲学家们展开了一系列有关归纳的辩护与批判。波普尔对归纳法持全盘否定态度,他对归纳法的批判正是建立在其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分析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从亚里士多德论述归纳法开始,关于归纳法是不是一种科学方法的问题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斯多葛学派是方法论上的演绎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归纳法是科学方法之一,伊壁鸠鲁学派、培根和穆勒都强调归纳法是唯一的科学方法。在休谟的"归纳问题"的拷问下,归纳逻辑由古典阶段发展到现代阶段,归纳的作用从科学发现和科学证明的方法退缩为科学确认的方法。归纳逻辑的历史表明,归纳法与科学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归纳法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被提出并加以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是归纳法本源。  相似文献   

3.
归纳法曾受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质疑,在哲学史上对归纳法有效性的证明也存在许多争论.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归纳客体、认识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关系、逻辑蕴涵四个维度对归纳法有效性进行证明,并对其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性的保证措施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合理运用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归纳法既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归纳法在历史上曾经饱受推崇,又因"休谟问题"而备受争议。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师们的共识。认为归纳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相悖或者片面地强调科学探究中证据的数量,不仅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反而会抑制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归纳"的讨论,有利于消除对归纳的疑虑,更好地在物理教学中用好归纳法,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科学方法论的历史中,归纳法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较系统地说明了归纳法在科学活动中的意义。到近代,在培根、弥尔等人那里,归纳法成为唯一的科学方法,并形成了一个方法论体系。但是,自从休谟对归纳法提出责难以后,归纳方法的理论一直不甚景气。那么,现代科学哲学如何重建归纳主义?归纳主义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归纳逻辑的理论开始,归纳逻辑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发表《新工具》,归纳逻辑进入了古典时代。休谟提出"归纳法问题"后,归纳逻辑面临种种疑难和阻碍。到逻辑贝叶斯派创立概率逻辑理论,归纳逻辑走出困境,进入了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演绎推理相比,归纳推理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扩展性和形式的非必然性.作为扩展性的非必然推理,归纳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休谟问题"的纠缠.该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否对归纳推理和有关归纳信念的合理性提供证明以及如何证明.面对众多的积极辩护措施,波普尔另辟蹊径,在其批判理性主义基础上提出了釜底抽薪式的否定消解方案,即归纳推理因缺乏逻辑学依据和经验科学基础,故应被驱逐出科学方法论领域,从而归纳问题根本不存在.处理波普尔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对他的批判理性主义以及奠基其上的否定消解方案展开客观公正的批判和反批判.一方面,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质疑、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及合理因素,其对休谟问题的消解方案也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传统归纳方法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漏洞,但另一方面,隐藏在波普尔方案中的批判理性主义由于超越了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微小界限,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矫枉过正的极端否证主义.  相似文献   

8.
休谟问题的实质是人类如何通过感觉经验形成普遍的规律性认识的问题,它在三个层次上与归纳推理相关:因果推理或因果性概念、自然齐一性假设、经验论哲学认识论。可以用贝叶斯推理来解决休谟问题。Hawthorne等人注意到贝叶斯推理与排除归纳法的联系,实际上贝叶斯推理由两种演绎推理的变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变体和选言推理的变体)组成。休谟对贝叶斯推理满意吗?他应该对作为分析工具的概率论满意,因为含有贝叶斯定理的概率论与几何学的情况相同。但休谟对贝叶斯推理的结果不会满意。归纳结论的接受不是出于习惯(心理因素),而是由于理性(决策)。起源于经验的知识(包括因果律、随机性概念和统计性概念)都是可修正的,都是"流动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休谟的基本哲学思想,论证了休谟问题(因果问题)与归纳问题(归纳方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本质区别,揭示了归纳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休谟问题从提出至今,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但其对归纳法的诘难是任何一个信奉科学力量的人所不能回避的,该问题中闪烁的怀疑论的科学精神也值得我们探究.从休谟问题的具体含义出发,阐述历史上哲学家们对其合理性的解释,讨论其对当今科学及科学哲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归纳推理是否能够得到必然性结论"是关于归纳的哲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休谟对归纳合理性的诘难极富挑战性。然而,古德曼认为,休谟所采用的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方法已经实现了对归纳的辩护。归纳问题不是辩护或解证问题,而是确证定义本身,即区分可确证假说与非可确证假说的问题。古德曼将这个问题称为"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12.
休谟问题,也称归纳问题,怎样消解休谟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难题。在把因果关系划分为真因果关系和假因果关系后。用降解法消解休谟问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此外,休谟问题的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我们看待问题的哲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概率归纳逻辑的一个重要学派即主观主义或私人主义对待休谟问亦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态度,密切地依赖于他们提出的大弃赌定理.大弃赌定理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动态大弃赌定理与休谟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基本接受克里斯坦森的看法即;动态大弃赌由于其历时性的特征而使动态大弃赌定理不能成为归纳合理性的依据,因此主观主义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本文最后简单提及另外一些有关解决休谟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休谟质疑归纳合理性的的论证出发,分析了回答“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指出了各种方案的缺失。并运用唯物辩证法,阐明了休谟怀疑思想错误的根源,从哲学的角度为归纳的合理性提供了辩护。  相似文献   

15.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休谟问题"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休谟问题引发了为归纳推理有效性的辩护。迄今为止,凡是站在先验哲学立场上为归纳推理和归纳法进行辩护,最终都归于失败;直到施泰默应用大量科学事实为归纳辩护的出现,才为归纳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阳光之道。本文认为,为归纳推理有效性进行辩护的基础并非静态的事实,而是从假设出发归于事实的动态过程;为归纳推理有效性进行辩护的基础也并非唯一,不同的辩护者有不同的辩护过程,对辩护的基础,他们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将决定归纳推理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休谟问题”的提出对后世影响重大,本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由来仅作简要叙述,重点考察了逻辑学家们的如下几种解决方案:强化归纳推理的前提;提出归纳原则,改进归纳逻辑,拒斥归纳。本对归纳合理性提出如下几点辨护:“合理性”概念有必要澄清,现有的形式逻辑存 在局限性,逻辑仅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必要工具,归纳合理性可以到逻辑学之外的哲学中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18.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休谟认为人的归纳认识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一个习惯心理过程。罗素为解决休谟问题而提出归纳原则。金岳霖等人力图证明归纳原则是永真命题,但未对可能命题作出语义解释。该文用欣迪卡的认知逻辑理论及其模型集语义刻画归纳推理,证明罗素的归纳原则在这种逻辑中是有效的。我们还得到另一个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休谟无疑是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大师,也是经验论和怀疑论的代表性人物。对休谟经验论和怀疑论甚至自然主义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休谟的经验论是彻底的,原因在于休谟的经验论否认了一切实体,追溯到本原问题。而休谟的怀疑论是不彻底的,不单是怀疑的范围不彻底,其理论自身的矛盾就决定了它的不彻底性。而他提出的自然主义,确实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法,但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休谟问题的实质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因果关系和归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对联系可靠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