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钴蓝颜料及粒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态光散射 (DLS)法 ,研究了纳米钴蓝颜料微乳液制备过程中 ,增溶水量对微乳液滴的影响 ,并讨论了微乳液滴对最终制得的粒子粒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调节增溶水量可控制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 .对制得的纳米钴蓝颜料进行了XRD和TEM表征 ,并通过颜色测定与分析 ,探讨了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量大气环境中粉尘颗粒的浓度与粒径的信息,研制了粉尘颗粒测量仪.基于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出特定波长探测光在不同粉尘颗粒质量浓度环境中的光衰变规律,拟合出烟雾粉尘质量浓度与光强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实时反演出实际大气环境中粉尘颗粒的质量浓度,进而研制成功粉尘颗粒质量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仪.研发的测量仪的浓度测量范围为0.3~10 μg/cm3.而且,根据不同颗粒粒径对不同波长的散射衰减关系,可以进一步推测出空气中不同颗粒粒径分布区域百分比的信息.本粉尘测量仪操作简单、测量时间短、测量范围广,适合于室内粉尘环境的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112-116
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污染的地下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一套微纳米气泡的光学观测系统,该系统由模型箱、激光器、CCD相机、显微镜头、三维可调节支架及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可以对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及多孔介质中的粒径分布、运动速度和吸附特性等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系统观测的微纳米气泡粒径范围为900nm以上。该系统功能强、观测精度高,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脉冲防暴水炮雾化特性实验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防暴水炮射流的非稳态特征和较大的雾场范围,增加了对其雾化特性进行测量的难度。通过分析当前激光雾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粒子图像速度粒径(particle i mage veloci metry and sizing,PIVS)方法适合脉冲防暴水炮射流雾化特性的测量。根据脉冲防暴水炮的射流特点,提出了基于粒子散射、激光片光成像和高速摄影技术的测量方法,并对硬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试验台的搭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微气泡激光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Mie散射理论研究了在水介质中微空气泡的光散射特性,给出了相应的散射强度分布、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散射角的关系,以及前向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波长下,前向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呈线性关系,为空气泡的测量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ZnS∶C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ZnS∶Cu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动态光散射 (DLS)测试结果表明 ,所得微粒粒径为 2~ 8nm .XRD结果表明 ,ZnS∶Cu纳米微粒为立方晶型结构 ,与体材料ZnS的晶型结构一致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 ,ZnS∶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 .发射光谱表明ZnS∶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 482nm的绿色发射带  相似文献   

7.
光学表面的光散射测量方法为目前测量光学元件表面散射特性的一种主要技术,主要包括角分辨测量法和总积分测量法.本文对上述两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散射测量方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商用PIV设备及自我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针对水煤膏雾化场中粒子浓度高、尺寸分布宽的特点,采用收缩镜以增强片光源的照度,使得PIV能够拍摄到高浓度雾化场的切片图像;采用600 mm焦距的长焦镜头,使得所拍粒子尺寸的下限可达15 μm.实验结果表明PIV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煤膏雾化场雾化角、小粒径及尺寸分布的测量手段,克服了常规粒子尺寸分析仪器不能用于在线测试大型试验装置中雾化场特性参数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稳定剂,CdSO4·8H2O、硫脲、NaOH室温固相反应制备CdS,用XRD、TEM、原子力对粒子进行表征表明,得到单分散立方相球状CdS纳米粒子。还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加入的量及加入方式对粒子的大小、粒径分布、分散程度有影响。随牛血清白蛋白加入的量的增加,粒子变小,粒径分布更均匀,分散程度提高;且在固相反应物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一起研磨比粒子制成后水相中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更有利于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和分散。  相似文献   

10.
乳液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胶体稳定性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本次实验通过将大豆油和水与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月桂酸酯(Tween 20)混合制备研究水包油乳液的胶体稳定性。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量,考察了沉淀时间和乳化剂浓度对纳米乳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制备1天后,纳米乳液在Tween 20浓度为2-5%(重量)下保持稳定,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是3.5%,在该浓度下ζ电位和粒径分别为-35.93 mV和37.17 nm。进一步研究了胶体在唾液、胃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颗粒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二步水溶液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温度及pH值双重响应性能的核-壳单分散纳米微凝胶,对微凝胶的形态、结构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动态光散射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度溶胀的P4VP壳层会对核的充分溶胀带来一定限制,并使其溶胀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GAS技术在PCS纳米微粒制备上的应用.着重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与超临界CO2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超临界CO2气体抗溶剂结晶过程的影响,对平衡时间及初始浓度对所得纳米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获得了粒径20~60 am,分散度小于0.5的PCS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对直径为1μm的聚苯乙烯小球的布朗运动进行了测量.采集得到的图像序列利用Image J软件经过反色,然后利用单粒子跟踪算法插件进行了粒子定位操作.通过对粒子图像序列定位数据的匹配操作得到了典型的粒子布朗运动轨迹,测量得到的粒子扩散系数实验值为(0.504±0.014)μm2/s,与理论值0.522μm2/s相比较,相对误差为3.4%,基本符合良好.液体定向流动、温度测量、采集时间都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对这些相关的实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避免定向流动,控制测量时间能够减小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4.
补偿法是精确测量电压的一种测量方法.文章将补偿法应用于测量电阻和电流中,通过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与补偿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表明补偿法在这些电学测量中具有结果更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张彦斌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1):146-149
随着光散射法测量PM2.5颗粒物浓度技术的发展,该技术成为测量大气PM2.5浓度的主要手段之一。散射激光雷达接收到的信号为回波信号图,通过建立回波信号图灰度值与PM2.5浓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对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该技术需要对回波信号图进行预处理并提取散射信号,为了实现一种高性能、可实时测量的回波信号图预处理系统,设计一款基于Delphi7语言的实时图像处理软件。该软件通过对内存分配双缓冲区域、设置采集频率以及图像裁剪等方法,提高图片的采集与处理速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且可扩展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一光流方法不能实现摄像机运动时红外小目标实时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流估计的摄像机运动下的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从动态背景静态化的角度出发,计算所提取角点处的Lucas-Kanade光流,在此基础上获取动态背景的运动补偿,进而得到当前的静态背景.利用目标与背景的运动差异性,计算相对于静态背景的Horn-Schunck光流,所计算的光流值则给出最终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摄像机运动下的地空背景红外小目标序列图像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洋葱内表面模板法制备了草酸钙和碳酸钙纳米材料.产物草酸钙形状为纳米棒,宽约100nm,长约1~2μm,组装成像鸟巢一样的结构.碳酸钙样品呈现均匀规则的球型,其直径约为1μm,球面不平滑,是由粒径约50nm的粒子组成,粒子与粒子直径有大量的缝隙.  相似文献   

18.
以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EPIDA)为絮凝剂,测量了化学絮凝过程中由活性黑(KN—B)和活性艳红(K-2BP)构成的二元混合染料模拟有色废水脱色过程中的残留色度分布.溶液残留色度与游离染料、结合态染料、粒子散射5个组分的浓度有关.在PEPIDA投加量不足的区间,KN-3R优先去除.在投加量过量的区间,样品中的残余色度主要来自重新稳定的染料+PEPIDA配合物,粒子光散射也是降低脱色率的另一个原因,它引起1—4%的脱色率下降.根据残留色度分布曲线,得到KN—B和K-2BP与PEPID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86×10^6.72×10^5L/mol.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经络的低阻抗点穴特性,引入现实增强技术,研究一种经络的实时定位和显示的新方法,在人体体表上直接测量并在图像上绘制经络的准确位置.通过多通道经络阻抗检测仪在人体体表检测出低阻抗点,并利用代价函数筛选出具有相对低阻抗的皮肤测试点作为经络在人体体表的位置.同时在电极表面粘贴标靶,利用双目视觉系统对标靶上的角点进行定位,以间接获得经络点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经络线与实时场景的融合,达到可视化效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ZnO粉体,用AFM和XRD方法对纳米ZnO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共混法将不同粒径的纳米ZnO粉体制成涂层,利用光透射实验装置测试了涂层的光吸收性能,且与普通ZnO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ZnO比普通ZnO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且随着纳米ZnO粒径的减小,光吸收能力相应地变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