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正积极寻求适应智慧思政时代的创新策略,以优化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思政网络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此,概述了智慧思政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校思政网络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思政网络工作领域的拓展方向,探讨了智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网络工作新领域的实践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以及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当前社会也带入到微时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意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针对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微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适用性以及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微思政"作为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已在高校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建立大思政格局,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微思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都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应运而生,逐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从教师队伍、授课内容、授课模式这三方面厘清"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发展的逻辑,准确认识"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能够加快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合作、协同育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课程开发创新是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创新需以“面向学习者”为旨归,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积极响应时代之变,增强思政教育网络课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载体发生新变革,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随之改变。新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和影响力,还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覆盖面。高校应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视觉素养、增强视觉文化产品多元快速优质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校园视觉文化环境三方面,探寻“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使命担当是"四史"教育根据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与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规律而设定的新教学目标。在使命担当视域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其目标在于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进一步提升自身担当能力;增强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在实践层面,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化与个性化、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手段融合、多主体育人格局及"四史"教育常态化开展,是"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必须正视自己所面临教学困境、效果误区,高校思政理论工作者,需要从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探讨思政本身,融入到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以实现高校思政理论课全方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时代"的到来,使"思政博客"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文章就"思政博客"的界定、网络环境下思政博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积极作用以及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结合2009年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政博客"这一新载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信息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已然推动社会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一全新发展趋势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一定挑战。面临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因势利导,实现传统教育优势与大数据技术二者间完美融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也已成为当下一大重要研究课题。在详细阐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之"机"与"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三大可行性路径,以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立足于福建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全过程出发,通过制定综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精选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内化,改善课程思政课程实施的外部条件和注重课程思政评价导向等六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以期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新生命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依旧维持着密切联系。革故鼎新,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要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互联网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渠道,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深入探究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能充分发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打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效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视角下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审视可以进一步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在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不断提升对于思政教育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具有价值耦合的系统性特征。高校思政教育价值的体系存在形态决定了其教育有效性必须体现为一种系统整体有效性,而这一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大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与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新媒体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时代背景,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切实发挥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当前网络社会热点词汇,不仅仅对社会有重大意义,同时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发展。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教育人才的重要部分,也必须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的新兴技术,转换思维,在思政教育模式中寻求创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对"互联网+"的思政模式提出时代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各行业发展均起到一定积极影响,高校教育应紧抓"互联网+"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强高校综合教育能力。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应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新思维,为高校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微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微变化,精准掌握微时代的运行规律。本文在具体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融入“微生活”、增强“微力量”、创新“微内容”、培育“微文化”、打造“微数据”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