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成人教师的劳动是连结“精神产品”向物质产品变化的中介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既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但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他们的劳动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就知识结构看,教师的劳动不但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从事“传授”、实现“精神产品”转化的教育能力。这就意味着对成人教师的劳动能力比对一般的脑力劳动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劳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把教师的劳动归类于脑力劳动,是人们基本接受的一种提法,可能是基于以下认识:一是依据对劳动的分类,劳动就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中以消耗脑力为主,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为脑力劳动。二是依据教师的身份,因为教师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依靠头脑工作的。所以,把教师的工作归类于脑力劳动比归类于体力劳动就有勉强的理由了。然而,教师的劳动果真是以消耗脑力为主吗?其劳动产品能叫精神财富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对教师职业的经典概括。但是,“传道、授业、解惑”仅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内容和目的,而没有…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爱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关怀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怀人,就是说对待儿童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教师的关怀指向哪里?首先指向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好.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他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他还说: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它不同于体力劳动和一般脑力劳动。大学教师的劳动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内容的高深性、过程的创造性、性质的复杂性、成果的不易测定性、时空的无限性、形式的群体性。因而,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自主性的个体劳动、有机协作的群体劳动、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仍然是认识商品价值形成与实现的基础;但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形式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成价值的劳动以脑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把劳动的创新本性体现得更充分,脑力劳动对体力劳动的支配作用日益加强等。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就其形式而言,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在农业经济社会和手工业经济社会,体力劳动是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主要劳动形式,人类藉此得以生存、发展,与此同时,人类也创造了自身所需要的精神财富。而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大步向人类走来,高新科技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脑力劳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以劳力为主的体力劳动逐渐被否定,生产者素质以体力素质为主导转向以智力素质为主导。社会崇尚科学,尊重脑力劳动,这是令人欣慰的必然的历史进步,但这并不意味体力劳动可以被当今社会所摈弃,从收…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最先提出来的。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一论断的内涵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这应当是在现代生产过程中间接劳动采取了直接劳动形式和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而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因此,笔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对“知识分子”的含义,则有不同的理解。关于“知识分子”,《辞海》这样解释:“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①《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②在这里,“知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当时提倡“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是主力军。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被排斥在劳动人民之外,“尊师重教”观念淡泊。那时的老师普遍素质较高,但他们大多出身“有问题”,属于“急需改造世界观”的人群。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工资低,更谈不上有什么奖金。他们倍感压抑,但做事依然尽心尽力,从不马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教师的论述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把教师摆上办好学校、办好教育的关键位置,核心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根本是倡导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