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王冬桦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是当今世界关心的焦点。1993年在广州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认为:“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反思中开始复兴道德教育。但是,...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辉煌与灾难并存的20世纪——这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世纪,也是一个人文精神与道德世界严重失落的世纪。有人说,有可能带给人类毁灭性灾难的,不在于原子弹、核武器,而在于人类心灵的空虚和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因此,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1993年在广州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认为:“未来的21世纪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在韩国的圆光大学,召开了“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本人有幸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从与会学者的发表论文与交流中,了解到许多信息、经验与见解。归纳起来是: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其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1世纪的新文明;21世纪的大学教育,应更多地思考自身承传文  相似文献   

4.
培养“发展型道德”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负担的任务。重点分析了“发展型道德”的涵义,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道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发展型道德”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8年发表的教改报告中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在韩国的圆光大学召开了"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1.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2.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其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1世纪的新文明;3.21世纪的大学教育需要更多地思考自身传承文明与道德教养的功能,并在办学理念、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体现;4.大学要设计道德教养课程体系,探索大学生道义实践的途径与环境,以及结合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展心理学已取得丰硕成果,对加强和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学也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研究上从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民主与和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课题:面对挑战,重新审视和进行学术梳理,积极应答,提高道德实效性。 一、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同时,21世纪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态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形成和道德人格完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后期 ,法国处于社会大变革中 ,社会道德“失范” ,传统宗教戒律失去权威。针对这种混乱的局面 ,涂尔干要求重建社会和道德秩序 ,提出了理性道德教育 ,并指出理性道德德具有三大基本要素 :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道德三要素理论是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研究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代青年道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芹 《文教资料》2009,(3):121-122
今天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当今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14.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  相似文献   

15.
1993年联合国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将来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发达了,而领导权又掌握在没有道德的人手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了,因为他手中已经不是一把枪,而是原子  相似文献   

16.
尊重--鉴别两种道德教育的核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推行一种重在“教道德”,热衷灌输,轻视甚至反对“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实施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尊重是道德学习的基础,自尊是自我调节系统的动力。尊重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特点是:确信道德潜能,发现道德需要;保护道德潜能,培养道德需要;发展道德潜能,引导道德学习。  相似文献   

17.
您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现在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作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后才是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学习成绩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正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直接关系社会稳定进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反对一切损人利已、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行为。”小学教师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启蒙者,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与民族未来的道德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要加强全民的道德建设,就应先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各项培训时应将小学教师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应荟萃古今道德精华,突出民族性和时代性,在途径上应以修身、敬上为起点,体现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赵金兰 《天津教育》2005,(11):33-35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有道德”的社会,更要造就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有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和发展的社会。有道德的人与“有道德”的社会共生共存;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有内在的一致性,造就“整体的人”与建设和谐的社会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文化的事业,是主体寻求、满足自身的道德需要并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它始终把一定的道德需要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对道德教育的任何分析和论述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表达了一定的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激发、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21世纪哲学领域的主要思潮。因此,在思想政治领域里主体道德教育的凸现也愈来愈明显。无论是回顾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还是反思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都可以发现,主体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主体道德教育力求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培养。主体道德教育具有双主体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才能实现。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主体的结合,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