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住院患者共25处持续8周以上的难愈性创面,分为慢性溃疡组9例11处创面,为创伤、烧伤后瘢痕溃疡创面;骨外露组11例14处创面,骨外露面积为0.8~77.0cm2(最大面积为22.0cm×3.5cm)。手术方法为Ⅰ期扩创移植人工真皮,2~6周后局部血管化良好,外露肌腱和骨质被类真皮组织覆盖,Ⅱ期移植自体薄断层皮片。结果:慢性溃疡组9例患者的11例创面中,9处愈合优良,2处经换药后愈合。骨外露组11例患者的14处创面中。12处愈合优,外露骨质得到有效覆盖;2处创面因感染人工真皮未成活,随后行皮瓣修复手术。随访5~24个月,未见创面复发,外观满意,无明显增生性瘢痕,供皮区亦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方法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失轻微,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     
机器坏了,可以更新零件,人的皮肤损坏了,能不能更换新皮肤呢?答案是肯定的。近日,由国家重点学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主任夏照帆教授领衔进行的“皮肤替代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课题研制,经过5年多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他们研制的“人造皮肤”——活性复合皮,已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市松江区某水质较差的污染河道,通过采用人工浮岛、生物绳挂膜和高效曝气增氧复合生态修复工艺,有效地改善了该河道水质,强化了河道的自净能力,提高了水体透明度,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河道水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4.
自1989 年以来对12 例骨肿瘤进行肿瘤骨切除,应用人工假体修复及关节功能重建,获得较满意的肢体保留及功能。免除了传统截肢给病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生活的不便。本方法具有人工假体供应及时、疗程短、修复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大时应用人工假体修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7)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兔断层皮片供区创面的治疗效果。采用体重在(2.7-3.1) kg/只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在每只兔背部做3个大小约2.5cm*2.5cm正方形断层皮片供区创面,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rh-bFGF)和实验组(PRF),记录创面的愈合时间,1月后取皮肤标本,观察组织愈合情况。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见实验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少于其余各组。实验结果表明PRF可以明显促进断层皮片供区创面愈合速度,减轻瘢痕愈合,为临床断层皮片供区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为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及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而承东启西的长江中游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支流最多的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域内江、河、湖等湿地水文过程及江湖格局发生变化,湿地生态脆弱性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湿地生态有退化的趋向,进而影响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生态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围湖垦殖及湿地农业等方式对自然湿地的利用改造,长江中游构成了自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农田镶嵌的复合湿地结构和景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高强度开发背景下自然—人工湿地的互动演变机制,考虑不同退化特征的湿地恢复目标与修复路径及变化环境影响下的湿地综合保护策略是长江中游湿地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湿地退化动因、受损过程与差异性退化机制,提出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路径及综合保护策略,对实现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人工浮岛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浮岛对再生水景观水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影响人工浮岛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植物以及进水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的效果,探讨应用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的护理流程。方法:将24例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应用VSD治疗的住院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组按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改进护理组从病情观察、创面处理、管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改进护理组在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皮缺损创面修复率、植皮时间、植皮效果、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医患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VSD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案,配合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上的微孔进入人体当中与血液一起进行循环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在当今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一般用于局部皮肤的治疗,亦能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疗效。因其通过皮肤吸收产生治疗作用,相比诸多口服与外敷药物而言有效提升了药物的使用率和治疗效果,因而加大对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对于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民乐县人工林林分退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林分退化原因,对每一种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造林修复、低效林改造修复、封禁修复等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背包问题是优化领域中典型的NP难题,传统算法由于计算复杂性高或收敛速度慢等缺点,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多背包问题的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IAF-SA)。首先将多背包放入方式整数编码,其次对不可行人工鱼编码、不充分人工鱼编码采用"随机修复"策略进行修复,并对人工鱼群算法(AFSA)中觅食、聚群和追尾等行为和产生的人工鱼编码进行改进和修复,最后结合实验对IAFSA算法分析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求解多背包问题的IAFSA算法相对其它算法不仅具有更快收敛速度和更强鲁棒性,而且以较大的概率收敛于原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在蓄电池修复领域,提起“先锋”的技术修复,业界的同行无不竖起大拇指。2006年4月,“先锋”修复首度创新,向全国读者率先推出脉冲修复,当年犹如一把尖刀举向沉闷的传统修复行业。随后2006年11月,“先锋”修复再度进行技术升级,成功研究了复合谐振脉冲修复原理,不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带领着无数的创业者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30-30
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丝蛋白人工皮肤,经苏州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科研人员的联合攻关研制成功,并于2003年10月30日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内外专家鉴定。 丝蛋白人工皮肤采用组织工程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刮胡刀在脸上拉下了口子,还是摔跤后引起的骨折,人类受伤后,在一般情况下都能靠自身的愈合机制使伤口自行痊愈。根据这一原理,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新近研制出一种能够自行修复损伤的合成材料。该材料实际是一种添加了两种特殊配料的复合塑料。就像做甜饼的面团内要加糖一样,这种复合塑料中均匀掺入了催化剂分子和一种内含修复剂的膜。  相似文献   

15.
男女不仅在思维上有差别,而且在身体器官上差别也不小。比如,同样是皮肤,男性的皮胅有1.8平方米,而女性的皮肤就只有1.6平方米。为什么男女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人工方法在需要进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的湖滨陡坎沿岸的水域实施基底修复工程措施,在目标水域边界构筑水下固堰,通过人工填土形成缓坡浅滩,改善湖泊沿岸带自然条件,为湖泊沿岸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一家皮肤闭合领域的公司发明了一种皮肤"拉链"——Zipline。Zipline是一种高强度无创皮肤缝合器,只需轻轻一拉就能将伤口合在一起。使用传统的皮钉和缝线技术,患者的术后活动易对伤口产生牵拉张力,影响伤口愈合,并导致疤痕产生。Zipline的力量分解系统可在切口周围创建隔离区,能提供均匀的缝合力,  相似文献   

18.
航空涡轮发动机叶片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的环境下,极易出现损伤。采用先进的修理技术对存在缺陷和损伤的叶片进行修复,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叶片,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叶片一般使用人工手动打磨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修复精度差且效率低。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损伤叶片自动打磨修复机器人,并采用自适应打磨加工方法,对损伤叶片进行打磨。  相似文献   

19.
液压支架立柱在井下使用过程中产生局部电化学腐蚀,电刷镀因设备及工艺简单,应用范围广,适用于修复井下液压支架液压缸立柱镀铬层局部损坏的修复,但传统采用的手工修复方法效率低。文章设计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外径缸体修复的装置,替代人工,实现对缸体外表面的自动电刷镀修复,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医学界一直对修复大面积烧伤的皮肤很头疼,移植在伤员身上的猪皮被人体所排斥,存活率很低,非常不安全。现在,我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通过提取蚕丝中的蛋白质,制成蚕丝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就像用蚕丝做成的服装面料一样,具有丝绸般的光滑平整和柔韧特性。把蚕丝皮肤贴在创伤皮肤表面,半个月左右创伤就会慢慢愈合,不会被人体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