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闵亮 《今传媒》2012,(1):106-107
IP地址即将耗尽的今天,互联网要进一步的发展下去需要新技术的支持,IPv6作为新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将解决现有IPv4网络的诸多问题,推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远发展。本文阐述了IPv6相对于IPv4的优势特点,探讨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展望IPv6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IPv4基础上运行互联网面临日益严重的地址耗尽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IPv4与IPv6共存以及IPv4逐步向IPv6转换的构建校园网的方法。通过提出IPv4和IPv6通信的解决方案,分析设计了一些部署IPv6校园网的实现方案,并且把其中一种方案应用到IPv6校园网中.介绍了其中几种关键的服务和技术,实现了校园网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3.
邓亚丽 《今传媒》2014,(12):112-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引发社会新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相对于IPv4,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网络更加安全可靠、网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而且,IPv6与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将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同时,IP v6对于国际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v6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闻直通车     
国内动态中关村成立下一代互联网联盟【3月1日新华网】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联盟于昨天宣告成立。作为联盟成员,联想、方正、京东方、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25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将联合开发IPv6相关技术,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产业化。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目前的互联网是运行在IPv4协议之上的,其地址为32位编码,可提供的IP地址大约有40多亿个,现已分配了70%。我国网民已突破9500万,但申请到的IPv4地址仅相当于美国两所大学的地址量。而IPv6的地址是128位编码,地址资源丰富,能提供更安全、广阔的应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熊文星 《大观周刊》2012,(38):140-140
本文旨在对IPv6的含义及具体操作和运用进行介绍,并且分析了IPv6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国外IPv6最新发展进程及策略,还就IPv6给互联网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革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IPv4基础上互联网地址的枯竭问题,IPv6网络替代IPv4网络势在必行。提出IPv4与IPv6共存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校园网构建方法。阐述了IPv4向IPv6过渡的三种主要技术,结合郑州师范学院校园网实际情况,设计出部署IPv6校园网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v4地址将逐渐消失。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网络质量和移动性。因此,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IPv4向IPv6过渡中主要采用网络、隧道技术和协议转换技术的融合。重点介绍这三种过渡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在当前的网络建设中,应根据网络特点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以促进内部互联网的发展,提前实现IPv6过渡。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互联网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及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3,(8):55-59
2012年是IPv6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务院明确在年底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国内外的ICP巨头们也纷纷公开测试IPv6协议,下一代互联网正在向我们走近。下一代互联网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终端接入广泛、安全性高、互动性强和参与度高等特点,这也给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非传统国家的文化安全因素,并将之贯穿于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才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9.
虽然它向人们展示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美好景象,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IPv6仍因缺乏足以彻底取代IPv4的"杀手级"应用而离普通人很远。而我国正在努力为IPv6寻找一片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目前,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随着全球IP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的迅速增长,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IP网络将因地址空间的耗尽而无法继续发展,下一代的互联『枷协议IPv6应运而生。IPv6将以其在IP地址量、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方面的巨大优势,改变人们的信息生活。IPv6的技术优势将为家庭应用、传感技术、传输应用、游戏应用,娱乐、移动服务,以及各种端到端的服务等产生无限创新,将产生无限的巨大的商业机会和难以想象的利益前景。IPv6产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和里程碑式的发展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11.
面对IPv4地址已经枯竭的问题,本文以山西师大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为例,介绍了IPv4校园网建设现状。重点讨论了IPv4/IPv6双栈校园网部署方案,纯IPv6小规模校园网技术实现,双栈校园网技术实现,以及IPv6应用系统建构与迁移方法。  相似文献   

12.
IPv4地址资源即将枯竭的问题可以说不仅仅是IT行业从业者们所关注的问题,更是举世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2009年4月15日至16日,"2009全球移动互联网暨IPv6新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IT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会聚一堂,发表了各自对于从IPv4到IPv6转变或者是如何融合方式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kevin 《中国传媒科技》2005,(8):24-25,23
<正>从2002年开始,我国主要运营商相继启动IPv6实验网络项目,2003年中,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简称CNGI)全面启动,国家牵头并投入专项支持资金,明确提出必须采用IPv6技术建立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并实现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高速连接。CNGI项目对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标志着国家对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产业发展的支持达到了一个实质性和跨越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13):65
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等印发《关于印发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 基于IPv4(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的现有互联网,用于标识全球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约有40亿个,目前已基本分配殆尽.基于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空间是现有互联网的1029倍,目前根域名服务器己实现对IPv6的支持,全球互联网管理机构对IPv6地址的分配速度日益加快,IPv6已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推动互联网由IPv4向IPv6演进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历程自美国1996年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N GI 之后,1998年我国开始全力跟踪。CER 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历程,几乎就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历程。———1998年4月,建立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网。CERN ET 采 用隧道技术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连 接国内八大城市的IPv6试验床, 获得中国第一批IPv6地址。8月, 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IPv6示范系统”。1999年5月,CER NET 正式接入国际提供IPv6学术性 服务的网络。11月,国家自然基 金委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及网络设备IPv6支持度的测试方法,研究制定设备测试规范,建立网络及应用软件IPv6支持度的评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相应的测试工具,建立IPv6支持度评测平台,为企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提供考核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11全球IPv6高峰会议于2011年4月7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IPv6部署应用:世界与中国"为主题,集结了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全球一流专家和重要人士,呈现全球范围内最专业、全面的IPv6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7日上午,北京,"201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代表IPv6论坛为中国电信颁发了全球首家通过IPv6ISP服务运营商认证证书,中国电信已经通过IPv6认证,并正式启动商用。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向IPv6过渡工作中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韦乐平介绍:"中国电信数百人的技术团队从2002年至今脚踏实地做了很多IPv6基础性工作,终于在去年,公司决定在中国电信内部全面启动向IPv6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未来网络"的由来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群体转向普通大众,应用环境从数据为主转向话音和视频,接入方式从固定转向移动,终端从计算机转向手机。互联网自身从资源、网络到应用,从管理、安全到政策等,都面临着诸多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IPv6难以满足这些未来发展的需要,业界呼唤更先进、更强大的"未来"互联网。为了区别于IPv6为代表的"未来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