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自明末以后包背装渐由线装书所代替。盛行于宋时的蝴蝶装和随后产生的包背装,从书籍制度上来考察,都已是非常完整的册页形式子。    相似文献   

2.
中文古籍装帧形式发展过程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书籍的装帧形式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古代的书全是线装的,线装书的出现为时甚晚,本文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古籍”有广狭二义论古籍,顾名思义是指古代的书籍。对于“古籍”的内涵概念,很多人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古籍”(书册形态:这里是指书的外部形状或装订形式。笔者注)。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受传统和习惯的影响。因为我国现存的古籍的装订形式多半是线装本,因此,人们习惯上把“线装书”作为“古籍”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4.
线装书(也可谓汉文化古籍的别名)的出现据考证在唐代就已见雏形。线装书经过发展最后取代了蝴蝶装和包背装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和阅读使用改进的结果。从宋、元、明、清的官刻本、坊刻本和私刻本中,可以看到线装书吸收了上述两种书的优点,从而形成中华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书装形式,  相似文献   

5.
线装书(也可谓汉文化古籍的别名)的出现据考证在唐代就已见雏形.线装书经过发展最后取代了蝴蝶装和包背装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和阅读使用改进的结果.从宋、元、明、清的官刻本、坊刻本和私刻本中,可以看到线装书吸收了上述两种书的优点,从而形成中华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书装形式,它是凝聚了几代出版人智慧的结晶.近千年来,线装书在历代编书者和刻书者的不断探索下,形式上达到典雅端庄,使用上牢实长久,历代不衰.今天在众多的书装形式中,线装书仍然是独放异彩,受到国内外许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书籍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记录和传达信息知识功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和形态演变着,由最早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竹木的“简册”以及缣帛书、卷轴书直到以纸张为载体的“折叠本”、“线装书”、“盒装书”等,一直发展到如今书籍以六面体的形态为主。当今的书籍还以影像和网络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李金海 《浙江档案》2007,(10):34-35
我于1988年11月从上虞市委宣传部调任上虞市档案馆馆长,后又同时任档案局局长。就在我调到档案馆不久,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次,我到下管镇收集近代著名文学家徐懋庸的史料,从徐懋庸堂弟家的后门厨房走过,无意中看到菜柜下面的腌咸菜的瓮口上盖着一本古籍线装书,书籍有些霉变污损。因为爱好历史考究的缘故,我敏感地认为这可能会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拿起来一翻,眼睛就亮了,原来这是许多专家学者苦苦寻找的载有著名文学家徐懋庸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跨平台出版的书籍设计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隽 《中国出版》2012,(23):36-38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交流文化的重要媒介,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与进化过程中,书籍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从"甲骨文"到"简策""卷轴""线装书",再到如今装订成册的现代书籍;制造书籍的基本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从造纸术到活字印刷术,再到如今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21世纪,人类延续千年的传统阅读习惯与快节奏、多媒体的数字时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数字书籍、纸质书籍和多媒体读物同时丰富  相似文献   

9.
一古籍与古籍整理古籍的数量我国是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发达,文物昌盛,保留和流传下来的古籍,数量十分巨大。我国古代的书籍,最早的是竹木简册,稍后是手抄的卷子,宋朝以后木刻印本兴起,成为书籍的固定形式。据有关专家们的估计,我国现存古籍约有8万种左右。清朝乾隆时候官修的《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所著录的书籍(连同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共10254种。自此以后,古籍的种数又有大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研究古籍,就不能不讲到版本。我国的印刷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而古籍的版本不少,一种书往往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在雕版印书发明以前,书籍都是手写的。我国雕版印书起于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技术才逐渐传入我国。因此,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形成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等)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我们省会各界,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接受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的珍贵藏书。首先,让我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和全省人民,对中央的关怀,表示衷心感谢。对徐乾、任俊杰等同志,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护送藏书来湘,表示衷心感谢。中央领导同志和徐老的亲属,决定将这批藏书运回家乡,交我们保管使用,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光荣。徐老的这批藏书共有一万五千余册。有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哲学、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也有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医药卫生、农业、工交等方面的书籍,包括中外文版本、古籍线装书、新旧平装书以及报刊、地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线装书库的工作,除接待读者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古籍的整理.对于一部古籍,著录一张项目完整的卡片,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3.
李鉴 《出版史料》2003,(1):60-61
总理:我们同意文化部关于文学和科学书籍稿酬问题的报告。目前各出版社的稿酬制度,无论在一般著作和学术研究著作之间,在一般著作和一些大量发行的书籍之间,在著作和翻译书籍以及在同一类书籍之间都缺乏应有的区别,存在着偏高或偏低等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有碍于鼓励创造性的劳动,对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版本研究以往集中于宋元本,清代印本时代未远,物非稀见,少有论述。本文以读书札记若干则,粗为条系,略述清代版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目录版本专业工作,从事有关学术研究也值得关注。一、版式风格版式风格本质上是一种时尚,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在书坊集中的地区,一定时期的书籍会呈现一些共性,多少就有一种不  相似文献   

15.
郝永伟 《出版广角》2015,(11):74-75
刘经富,一个出生于江西修水、不肯被世俗裹挟的江右学子,怀着浓得化不开的"线装情结",半生都在线装书里修行.他的"积庐"里,藏有三千册线装古籍、千余册江西乡帮文献和近五千册铅印本文史书籍.  相似文献   

16.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是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图书.中国古籍印刷形式一般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三种,其装订形式一般卷轴装、册叶装、包背装、线装四种.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书籍担当着传播新知和文化大众化的重任,书籍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变化引起传统书籍形态由线装书向平装书的转化,也催生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化。许多书籍设计家在吸收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时,或注重装帧艺术的装饰趣味和形式美,或融合民间艺术因素,创作了大量的书籍装帧艺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创新意识,也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于当下书籍装帧艺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研工作的繁荣,来图书馆查阅古籍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所说的古籍,是指我国清代以前人们的著述。查阅古籍的读者,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一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有目的地查阅某些指定书籍,有则有,无则无,一般不需馆员进一步进行工作。二是中级科研人员,或在知识程度上与之相当的各界人士。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对古籍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总的看来,检索资料的能力不高,又不甚懂得选择版本。三,少数读者借阅古籍是“随便看看”,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对书的阅读,令人获得知识、思想和经验,乃是其相当重要的基本功能。按照百科全书的说法,书籍的定义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又说,书籍系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扬思想、宣传主张等为目的,经过加工、创作或编纂,用文字书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具有双重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还说,从人的思想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起,文字就有个载体问题,载体就是书籍的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籍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把古籍比作书籍里的“酵母”,古籍文创就是书籍里面的“营养面包”。广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国家“让古籍活起来”的号召,开发古籍文创精品,使古籍以文创的新角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