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不久,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关于保护太平洋紫杉的议案。早在30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从太平洋紫杉的树皮里发现了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紫杉醇。这种药物从发现到应用,几经周折,花了整整16个春秋。今天,紫杉醇的发现为癌症病人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14,(10):38-39
相比动物而言,人们倾向于认为植物和真菌更温柔无害。抛开传说会吃人的食人花不说,大部分植物都有用处,至少能净化空气。然而,有些植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英格兰素杉英格兰紫杉历史悠久,它是一种常现于英国墓地、教堂的常绿乔木。历史学家认为,紫杉常见于这两个地方并非巧合,它应该属于教堂建立前教徒圣地的一部分。不管是不是基督教徒,他们都把这种树看作死亡和灵魂的象征。有可能那时的人们就已发现这种树含有剧毒,也有可能是因为它们长相怪异。  相似文献   

3.
周佳  程新  李昆太 《科技广场》2011,(12):82-87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1)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广谱、疗效确切的二萜类抗癌药物,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等的治疗。本文对紫杉醇的药用价值及其生产技术概况进行了综述,尤其就利用现代发酵技术解决紫杉醇药源稀缺问题的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该药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中提取并开发利用的天然广谱抗癌新药。自1992年FDA批准上市以来,紫杉醇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多种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介绍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结构改进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们发明出一项又一项新式疗法来对付癌症,可是一度功效显著的治疗总是会在癌细胞的顽强抵抗下渐渐失去作用。今天癌症患者的死亡常常不是因为肿瘤本身,而是因为人体自身实在难以承受对抗癌药物的抗拒作用。那么,为什么癌细胞在药物的攻击下反而会越来越强呢?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均一的牛血清白蛋白颗粒的方法。我们运用了纳米层层自组装法(LBL),将牛血清白蛋白逐层包裹于纳米二氧化硅球体表面,得到了均一的以二氧化硅为核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制备得到的牛血清白蛋白颗粒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我们接着探索了这种牛血清白蛋白颗粒用于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的载药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多西紫杉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牛血清白蛋白颗粒对于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达到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因而,我们的这种制备方法有望运用于新型的缓释制剂研发中。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7,(11):3-3
第四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教授张生勇课题组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9年刻苦攻关,在国内首次利用手性催化技术成功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专家近期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工艺先进、成本低廉、创新性强,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93年,Strobel等从短叶红豆杉树中分离出可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使得利用微生物无限生产紫杉醇成为可能;同年,周东坡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也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到4株紫杉醇产生菌,并经过遗传选育获得产量高达448.52μg/L的高产工程菌株,但要满足大规模生产,尚需进一步提高产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加入,制霉菌素,抑制菌落生长,从而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抗药性菌株。充分发挥菌株的遗传潜力,大幅度提高菌株的紫杉醇产量,为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紫杉醇药源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从人参果和三七中提取到多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接近于理想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斑马鱼胚胎的毒性表型评价新型紫杉烷衍生物PCMI-10和PCMI-26的毒性差异,为之后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及初步的数据支撑。方法设计在不同浓度(1μM,2μM,4μM)的PCMI-10,PCMI-26和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的水溶液中,分别于药物处理后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统计死亡率及发育异常情况,以此来评价候选化合物与紫杉醇的毒性差异。结果药物分别处理24h,48h后,阳性对照药紫杉醇在4μM浓度时,出现少量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紫杉醇结构修饰物PCMI-10及PCMI-26组在1μM,2μM浓度下,斑马鱼均出现发育异常,其中PCMI-26的发育异常情况及死亡率显著高于PCMI-10。结论 PCMI-10和PCMI-26的毒性均强于紫杉醇,其中PCMI-26的毒性尤为显著,该研究为其今后制定合理的临床前研究方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一种可“无限制地生产”稀缺型抗癌特效药物———紫杉醇的极佳途径,有望使癌症患者最终获得廉价、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可能。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东坡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8年的时间,已经找到了一种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可行途径,解决了此药物获取源严重匮乏的难题。紫杉醇是红豆杉中特有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利用它作为主要成分,可以生产出世界公认的可治疗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胰腺癌、结肠癌等10多种癌症的特效药物。然而,由于红豆杉已在全球处于濒…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家源于台湾的企业。2010年创立之时,其管理团队就已在台湾积累了抗肿瘤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丰富经验。这是一家致力于高端原创抗癌药物研发的企业。他们注重药物的源头创新,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平台。这是一家少见的能力覆盖完整产业链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能力包括创新性癌症治疗研究与开发、处方开发、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新药上市申请和符合中国新版GMP标准的癌症药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获得这个奖,我要以此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我的讲演分三点:1.我的人生观;2.基因工程研究和抗癌药物生产及其意义;3.深入抗癌研究,努力战胜癌症。我个人的人生观我上大学,是国家给我的助学金,因此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癌症研究所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所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致癌蛋白不同于非致癌蛋白的独特行为,绘制出这些蛋白的"社交网络"图谱。利用这一图谱,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哪些蛋白是抗癌药物最有效的目标。小编趣评:癌症基因别躲,你已经被瞄准了,乖乖受降吧。  相似文献   

16.
虽然生物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是提及恶性肿瘤,依然令人"谈癌色变"。癌症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除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预防不到位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问题的关键,许多科学家一直在与癌症作斗争,试图找到一种药或治疗方法来解决癌症问题,为病患造福。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的杨永华研究员就一直潜心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和抗癌药物靶标发现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为分子肿瘤药理,包括肿瘤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靶标发现、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张微 《金秋科苑》2012,(9):123-124
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不仅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还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望无际的高大植物间往返穿梭、寻找出路,是不是特别惊险刺激、趣味十足?植物迷宫这个关于勇敢者的游戏一经出现,便迅速风靡世界。向日葵迷宫、紫杉树迷宫、玉米迷宫……各种植物、各种形状的迷宫层出不穷,挑战游戏者的智力与耐力,让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疾患,其发病人数之众、死亡率之高,已经到了淡癌色变的程度。为了对付癌症,世界各国在积极探索癌症发病机理的同时,普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有效的抗癌治癌新药。紫杉醇(Taxol)——一种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茎皮中提取的新药应运而生,并被公认为具有克癌制胜的效果,它如一枝红杏,在抗癌治癌事业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天然产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化学药物超过半数发源于天然产物,而抗癌药物中更有超过三分之二发源于天然产物。本文通过青蒿素、喜树碱、紫杉醇等药物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相关研究需要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在根本上要求维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