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格伦早期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是对传统的教育主义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的变异言说。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对中国“热闹派”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正是林格伦童话的创新精神与变异色彩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提出的复归童年、儿童乃成人之父、灵魂的前存在等一系列儿童理念,是他对英国社会的一大贡献。他怀念童年,歌颂童真,认为成人只有复归童年才能找到幸福,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对处于“文明困境”的现代人类来说,华兹华斯的儿童理念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拯救色彩。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学生普遍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我尝试走一条作文教学创新的路子。一、童话作文童话作文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夸张等方法,塑造假想和象征的形象为反映生活的习作练习。学生能接受童话作文、是因为它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正如一首诗中写的:“童年是多么可贵,失去了就不再返回;童年又是多么天真,拥有过就拥有收获。”儿童在许多时候似乎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在童话文体的习作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儿童将这些物体人格化,通过想象活动去描…  相似文献   

4.
潘彩霞 《青海教育》2002,(12):28-28
童年,是梦幻与欢笑的岁月,是诗与歌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毕加索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儿童在游戏中的全身心的投入,表明儿童的世界是一个透明的、美丽的、神秘的、艺术的世界。许多人认为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气质、禀性打下坚实的底子。在这个阶段中,童话和神话的阅读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幻想的世界,童话的幻想世界远比现实要美丽和有趣。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儿童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现代童年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反映了启蒙运动以来对待儿童及其生活的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童年概念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和对立;建立了童年的线性发展模式;产生了"标准化"的童年样态。现代童年概念源于二分法的现代思维逻辑,受生物学导向的童年研究视角限制,并随着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家庭生活的变化得到巩固。现代童年概念以儿童生理发展的不成熟预测了儿童社会能力的不足,将儿童的生活划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得儿童的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定义童年的权力被成人操控,童年的多样形态被忽略,儿童的声音被埋没。  相似文献   

6.
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往往被视为对传统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系列的意义往往被忽略,一般认为"小飞人卡尔松"不过是顽童"皮皮"的翻版,这是一种误读."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和飞跃,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帮助成人获得释放之路,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接纳,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言说的重要方面.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在儿童形象塑造、童年生活的展现、孩子天性的体察和儿童与成人的感情色彩反差等方面具有鲜明独到的特色,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童话并非是由儿童创作的,它最初不但是一种成人的叙述,并且是以成人自己为受众的叙述;童话来源于民间,其故事元素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之中,但伴随着对"童话"内涵的误解、启蒙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不经意的叙事"策略",它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而这一文类的独立,标示着人类对"童年"的发现,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文学,让我们用童话去关注儿童成长,用童话去表现儿童成长,用童话去帮助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秘密意象是指成人对儿童身上隐藏秘密的一种观念建构,这一意象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在逻辑上,童年的秘密意象与自然的秘密意象是同构的,童年与自然均为有待揭开面纱的隐秘对象.在历史上,卢梭的儿童发现确立了童年的秘密意象,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起源.儿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一方面强化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从而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对童年的揭秘与祛魅,也导致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之异化以及儿童的消失,教育由此陷入机械的塑造式教育困境.因此,当下教育需要重构童年的秘密意象,从塑造式教育转向交往式教育,成人要承认、尊重儿童的他性,承担起对儿童的回应和责任,以此重新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世界的思辨性、成人世界的现实性、童话世界的形象性是郑渊洁童话的三个主要特点。在创作中,他深刻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以"童言无忌,童心无邪"的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用现代的创作方法表现陌生化后的现实世界。他的童话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寓教于乐,达到了平等交流、启发童智的境界高度。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作者从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入手,从心、宗教、异域景象三个方面论述王尔德关于唯美主义独特的个人色彩和审美理念。其童话作品中体现出的唯美主义理念,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无不对现代审美学、童话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童话之所以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因为作为创作主体的成年人与作为接受主体的儿童,在审美意识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这两种审美意识既不能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而应相互调适。童话作家只有不断通过作品与儿童读者之间进行审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充分体现出现代童话既单纯明了又丰厚深刻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由于童话的幻想融进了儿童心理特点,童话的拟人契合了儿童泛灵思想,所以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今中外的童话文本。童话是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抒情童话有利于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热闹童话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童话促进儿童知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成年人的幻想在以儿童视角书写童稚幻梦时,本应天然地形成复调结构和多种叙事角度,从而出现富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是实际上现代童话书写反而呈现出鲜明的单一性,压抑了那些非教化因素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表达,儿童自身那种自由奇妙的幻想少有酣畅的呈现。这类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童话创作的本质因素。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就鲜明地体现出整个20世纪的中国童话在功利性文学观指导下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教化性特征。怎样放飞儿童幻想是目前童话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开创中国童话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版《小红帽》是充满反讽意味的以童话为题材的后现代电影。从新版《小红帽》人手,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童话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对叙事模式的颠覆以及对童话主体的颠覆。其颠覆有成功的一面,它融入的一些现代元素给儿童文学注入轻松活泼的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它又难免会陷入颠覆的误区,造成传统童话精神的流失,对儿童文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探索多角度的可能,孩童母题作为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资源,承载了诸多的关注与创作热情,日渐形成一种新的绘画景观。创作者沉浸于孩童的情绪中,出离于既定的时代认识,以似童话的语言表述方式诉说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观和内心世界的真实,造就着新的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除了翻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爱罗先生的童话之外,还翻译了思想性不那么沉重的作品,比如,翻译荷兰作家望·蔼覃的长篇童话《小约翰》便是一例。 还是在留学时的1906年,他在东京神田旧书店,从《文学的反响》半月刊上偶然看见《小约翰》  相似文献   

20.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