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之外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作为中国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语法混乱、选词不当、翻译不当等问题,其中词汇的错误使用现象极其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写作.本文阐述了分析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并从英语语言以及英汉对比等角度分析了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词汇错误运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习作中出现的貌似神离的“翻译腔”作文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本文仔细分析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大量语用失误,从英汉语言差异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词汇、句型、语法和英汉文体差异等方面列举了“翻译腔”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应的策略,即:1)加大各种文体的阅读量,加强对地道英语的学习和英文文化的理解;2)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重点找出其差异;3)运用“翻译法”是摆脱“翻译腔”的有效途径;4)加强写作练习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悬垂现象”是学生汉英翻译与英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导致学生习作中悬垂现象的出现。因此,对悬垂想象作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汉英翻译和写作中的“悬垂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民办院校学生在英语口语、演讲、翻译、写作中不规范英语语法使用等语误表征明显,基于英语语法系统特征以及学生习得认知分析,该文总结了产生英语语法语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提民办院校学生在英语口语、演讲、翻译、写作中不规范英语语法使用等语误表征明显,基于英语语法系统特征以及学生习得认知分析,该文总结了产生英语语法语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曹李宏 《考试周刊》2008,(12):113-114
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英语逗号误用、滥用以及因误用而引起的歧义现象,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逗号的意识,文章归纳出逗号易误用与产生歧义的常见情况,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逗号误用的例子加以阐述,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翻译中正确使用逗号.  相似文献   

7.
王静 《考试周刊》2009,(50):135-135
中西写作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简单地进行翻译式的英译写作,产生了中式英语的现象,使得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写作的差异,以期对英语写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过程教学法有其局限性,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并没有明显受益于这种反复的自我修改.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自省和合作的环境中使用语法—翻译法将“过程法”和“结果法”合二为一.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写作,认识到语言准确性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也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一直是老师和学生都很头痛的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这种现象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从起初的模仿阶段一直进行到以后的自如写作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英语作文时都出现了显著的僵化现象,并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这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多数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共性,应该引起多方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僵化现象出现的理论背景,然后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僵化现象的主要成因,最后从提高教师群体对于僵化现象的认识、提升学生可理解语言的输入量、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输出能力、重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反馈五个方面,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中僵化现象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相关研究表明,英汉思维和文化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句法差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短文写作中,普遍存在汉语句法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突出表现为动词使用的错误、冠词使用的错误、句型结构的错误、"There be"句型使用的错误和句子结构失衡的错误等.教师应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务实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等减少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天津版)中的单元教学内容"广告英语"谈起,以经典实例分析的形式逐步分析并阐明了广告英语的特点、修辞特征、翻译技巧;提出了在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写作与翻译教学中,应重视广告英语写作与翻译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英语修辞特征的美妙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外语学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石化也常见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而作为英语写作基础的词汇能力一旦石化就会阻碍写作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写作能力的石化。本文阐述了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能力石化现象,剖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避免和打破这种石化,提高学生写作词汇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语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英语写作课上普遍存在"学生发憷,教师犯难"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写作教学脱离了其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英语教学是系统工程,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具有互动互补与彼此关联的整体性。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写作教学置于这个整体性框架之中,存在着"为写作而写作"的教学现象。(二)学生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与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比较,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滞后。很多教师未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未能有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量高职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中式英语的现象,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以便减少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的使用频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僵化是外语学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常见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而作为英语写作的基础,词汇能力一旦僵化就会形成写作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进而造成写作能力的僵化。本文阐述了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能力僵化现象,剖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避免和打破这种僵化,提高学生写作词汇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存在汉语句法干扰现象,然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探讨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句法运用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转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汉英翻译课与英语写作课都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尽管两门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以满足今后继续深造和工作实践的需要。汉英翻译课要培养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写作课要培养的写作能力是一致的,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互促进。把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更能体现其优势。优势一,有利于学生接受更系统的翻译与写作训练;优势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汉英翻译能力;优势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本文从提出汉英翻译课与英语写作课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汉英翻译课与英语写作课相结合的优势,并提出相关教材开发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翻译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图式近些年在国内受到很大关注,并开始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比如与翻译、阅读、跨文化交际等相结合。然而关于文化图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其实,文化图式对英语写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英语写作的篇章结构和衔接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图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积极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英语文化的图式。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对学生平时英语作文及考试作文中出现的"句法"汉化现象进行实例研究,表明"句法"汉化现象的主要类别有:单句罗列、主谓不一致、主谓语缺失、词类误用、语序混乱等,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汉化现象占英语汉化现象的37%以上,成为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学生语言交际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汉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研究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将对高中学生学好英语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