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20世纪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人物,黄自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欧洲音乐创作技法巧妙结合,他将词的韵律及旋律的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通过对该作品诗词内涵、音乐结构、演唱风格及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歌者演唱时把握作品的相关特点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古典舞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古典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然而艺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产生原因都来源于人类的情感,实际上情感的表达在不同的艺术门类的差别中,存在不同的特点和表达的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本文将以《点绛唇》为例浅谈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对现在中国古典舞的各种特点着手分析如何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的概括,包含中国古典舞的概念与特征,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目的与意义,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目的,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意义。第三章,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包含情感表达是舞蹈者素质高低的表现,情感表达影响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感染力,情感表达影响中国古典舞的观赏性。第四章是中国古典舞《点绛唇》实例情感表达结论,包含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背景,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如何更好地演绎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情感。以中国古典舞点绛唇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典舞的情感控制的把握。详细对古典舞《点绛唇》进行分析,寻求探索出古典舞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美剧是当今全球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很多流行美剧中,都会出现有关中国的形象,然而这些形象大多数体现的是西方价值体系下对中国的"误读"。本文以两部经典美剧《老友记》和《欲望都市》为例,总结美剧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和特征,分析在带有偏见色彩的西方话语下,美剧对于"他者"中国的构建和塑造,以此阐释"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相似文献   

5.
景建建 《文教资料》2010,(18):26-27
在解读古典诗词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把古典诗词现代化,这样必然造成对古典诗词的误读。本文以《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中对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的误读为例,来证明其错误所在,并进一步探讨了数词"一"的妙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着把中国古诗词与近现代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中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黄自的艺术歌曲在其音乐创作风格上和其文学内涵上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是其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从而成为了我们国家近代和现代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一艺术歌曲极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也极为明亮和宽广。在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歌词意思、演唱处理等方面对《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对唐诗孟浩然《春晓》和韩僵《懒起》的承袭与隐括,并加以戏剧化展现。宋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从版本源流、与韩僵诗《偶见》关系、“倚门”词义演变诸方面分析,李清照作品可能性甚微,署无名氏为宜。许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深受“文史不分家”传统影响,极力将这两首词与李清照真实生活互相印证,由此作出的解读和判断,难免牵强附会。这对于准确把握《如梦令》创作特色,理性考证《点绛唇》作者,有误导而无助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梦回"一词多用来表示"梦醒"之义,一些人将其释为"梦中回到"其实是一种误读。"梦回"一词的用法有四种:一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梦醒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二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从何样的梦境中醒来;三是"梦回"二字后本句结束或整首诗词结束;四是只以"梦回"二字作为题目,而此二字文中不出现。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梦回"当为其第二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正>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后,诗词热迅速升温。其实,在中国古代,类似"诗词大会"的斗诗、唱酬,比现代要热闹得多。春秋时期流行"当筵歌诗""投壶赋诗"中国人喜欢诗歌,先秦时已有雏形,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而追溯起来,早在甲骨文时代,古人就开始写诗了。在《甲骨文合集》中,很多卜辞已具有诗词韵味。如21021卜辞:"辛未大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做了演唱方面的分析。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对本作品有一个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以此为例,对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风格有大致的把握。本文还对《点绛唇赋登楼》歌词进行了逐字的分析,对演唱时候咬字的细节进行了讲解。读者可以了解韵母的分类,以及每种韵母在演唱时候具体的咬字吐字要求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文论的翻译做出了新的尝试。他放弃了"优雅"的翻译,用直译的方式,希望能让西方学者从中看到些许中文原文的模样。但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中西语言在词汇、表达方式、意义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使他在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春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共十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道德与法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细细品鉴《中国诗词大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爱国人物、爱国故事、爱国文化、爱国实践中找寻到答案。吴又存老师的文章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精心架构、用词考究,全方位、高水准、深层次为我们作了剖析,堪称大家之笔!  相似文献   

13.
正美籍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中说:"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军事指挥家、共产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他的诗作才充分地表现出深刻而生动的革命精神,这是他诗作的一大特点。毛泽东的诗作散发着个性化的魅力,比如他在《念奴娇·昆仑》词作中将初稿"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通过斟酌字句更好地体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化一般为显豁,变俗言为妙语。在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其化用古诗词的痕迹。此外,毛泽东对诗词的音律也很重视,在诗词创作中很注重调配音节,协韵合辙。以上这些特点在《沁园春·长沙》中都有表现。教师可以以这首诗词作为依据,带领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全德,清乾隆间人,字惕庄,汉军镶黄旗人。其词多收在丁绍仪编的《国朝词综补》中。这里介绍他的一首小令——《点绛唇·题浔阳爱山楼》:不厌频看,爱山楼外峰千朵。淡妆浓裹,好景平分可。  相似文献   

16.
正书名:《纳兰词》作者:纳兰性德内容概要:《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作者个人超逸的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荀子《劝学》(节选)一文被收入各家中学语文教材已经多年了,这足以说明这篇文章历久弥新的价值。就其入选的原因,无疑"劝学"这样一个主旨起着重要作用,它对于激励人们学习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对该文存在着严重的误读,集中表现为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问题和论证结构的误读,以及在这种观念导引下对部分语句的误读。本文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谈一些粗陋的看法。一、《劝学》是否有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禅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引发了巨大的热潮,对于"垮掉的一代"有极大的影响。杰克·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自传性质作品《达摩流浪者》中展现了他在现实的重压下习禅的过程。虽然他对于中国的佛禅有一些误读,但是他还是在习禅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解放,寻找到自己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教授堪称将中国古典诗词译为英韵文的为数不多的大家。他针对诗词翻译提出的"三美论"在翻译界有很大影响。本文试从"三美论"角度分析"三美论"在许渊冲《碟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英译本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杨杰玲 《海外英语》2013,(5X):164-165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但在人类翻译实践中,误读和误译的出现在所难免。由于理解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致使译者对原文产生误读或误解。误读可以分为"有意识误读"和"无意识误读"。文章将从阐释学的角度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中的一些误读现象,并探讨和肯定"有意识误读"存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