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间美术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的艺术,同原始艺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它以浓艳为特点的色彩多重性与以夸张为主的造型多样性昭示出特有的个性与魅力,吸引着人们关注它。探寻它。  相似文献   

2.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其艺术趣味是现代印染难以达到的.本文从安溪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基源展开,结合图案表现和艺术特色、民俗表现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安溪民间蓝印花布艺术价值的认识,探究其风格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俗称"蔚县窗花",因主要用于窗户的装饰而得名,所以有人说它是"窗纸上的艺术"。蔚县剪纸是中国唯一的以阴刻为主、重彩点染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题材广泛,意寓深刻,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其饱满的画面、欢活的美感、浓艳的韵味是彩色剪纸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反映着民众的朴素美和含蓄美。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应运用现代技术精确控制多种染成色以丰富蓝印花布的色相:进一步发展深浅复色套印技术和防染技术以丰富蓝印色阶灰度变化;以靛青为主,结合其他植物染料丰富蓝印多重配色。这样才能使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艺术更具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皖北民间刺绣与中原刺绣一脉相承,兼具粤绣的浓丽,蜀绣的精细,京绣的恢弘,苏绣的妩媚。工法规整,色彩浓艳,质地坚牢,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研究皖北民间刺绣艺术,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风土人情或是当今对非遗艺术品创新性保护和创意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皖北民间的刺绣的重要分支―――界首民间刺绣作一全景的综述:界首刺绣溯源,刺绣的艺术特征,其文化内涵,最后对现时代背景下对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梁平民间蓝印花布,曾是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机印花布逐渐取代了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梁平蓝印花布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梁平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造型原则、审美意蕴对于弘扬重庆本土文化,探究文化观念、美学观念及民俗观念都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天的设计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广博的新世界。因此,对其工艺的恢复、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印染工艺品中的瑰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通花布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代表,南通蓝印花布运用天然植物染料呈现出蓝白二色,花布上的纹样无不有着吉祥之意,被广泛的制成各种生活必需品与南通人朝夕相伴。本文以南通蓝印花布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纹样特征为切入口,从家居产品设计、家居服装设计两个方面剖析南通蓝印花布当前发展遇到的瓶颈,探索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让传统工艺南通蓝印花布通过创新性设计融入现代家居产品,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能有效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乃至面料的选择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蓝印花布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文章从旧时代平民百姓的生存环境、生活态度、理想追求等角度研究了蓝印花布在材料选取、制作工艺、图纹设计和情感表现上的平民化特质,指出蓝印花布是劳动人民朴实无华思想感情的物化,蓝印花布艺术深受民俗理念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带有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壮锦色彩看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锦以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显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壮族人民对壮锦色彩的处理手法,即"红配绿,看不俗",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以及热爱艺术的天赋,也表达了壮族人追求艺术、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广西壮锦服饰颜色的搭配艺术,为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对现代服装设计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民族绘画,一切艺术上所谓的"感觉"实际上是每一个特定时代与条件上的个体生命对认识对象所做出的文化判断。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缔造了具有中华特色的艺术表现特征,这种特征既是原始先民长期生活的积累,也是一种高度文明产生的见证。在原始文化中,彩陶艺术堪称原始艺术中的一颗瑰宝,其丰富的纹饰描绘又是研究其审美特征形成的依据之一,纹饰的出现和演变都对未来中华艺术审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13.
手绘艺术是平面设计中的特色,它具有质朴感与单纯性。以设计为主线,分别列举了手绘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视觉信息设计及平面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实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手绘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肯定了手绘艺术的优秀之处,有助于平面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鼎民间文艺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鼎饼花”是清末福鼎民间艺人创造的独有画种,与民间戏曲关系密切;从清末至民国其技法经过剪纸拼贴、工笔重彩、木版印制和木刻刻制阶段。“寺庙连环画”代表作陈少倪的《观音传》突破民间画工平涂重彩的单一技法,形成新的民间工笔绘画艺术。“船饰画”反映了时代变迁给民间艺术所带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浅谈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坪是园林造景的主要题材之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而且有丰富的地形起伏、空间划分等不同变化.这些都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受。本通过对草坪植物的设计原则、环境条件、配置形式、色彩与季相的综合论述,探讨草坪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著作不仅富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有语言的艺术性。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其深邃的思想性、生动的形象性、严密的逻辑性、通俗的大众性和鲜活的创新性等五个方面。它是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运用的范例。研究和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语言艺术,必定能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贺观清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82-83,96
中国明代的书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书画结合的倾向,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就其整体艺术而言,不如前贤,但在书法艺术的形式感和个性化方面却有着突出的成就,表现出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产生了一大批集大成者。但随着帖学书法的盛极而衰,明代书法在掀起最后一波高潮后亦走向没落。明代尤其是明末书法的盛衰,对清代乃至当今书法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习惯性经验是艺术接受的前提 ,而习惯性经验决不意味着接受主体接受的统一化。文本是一个可供释意的丰富的潜在意义系统 ,个体的习惯性经验也是千差万别。这一切都造成了艺术接受的多义性。艺术规范和习惯性经验具有双重作用 ,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永恒的规则及所统摄的习惯性经验是不存在的 ,习惯性经验需要的是被超越和扬弃。任何文学思潮都体现了一种艺术规范 ,但如果走向极致 ,它体现的艺术规范就要被突破 ,接受主体的习惯性经验也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精心挑选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间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历史、民俗等),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教学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和领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过去较为单一的社会化景观相比,今天的现实面貌、化境遇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有处于完善过程中的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总是向着生活与生命的现时展开,而一旦完善则标志着这种语言行将存现时环境中的失效。一种语言越精致,也就是它在表现力上越贫乏的时候,这时只有实现语言的重构才能恢复它的活力。目前,我们拥有了一个最有选择空间的化艺术时期,而国际国内的这种活跃状态,也会象今天的整个世界化格局一样多样、丰富并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