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兴起,传统的公共行政受到了质疑,其以效率和经济为中心的思想更是一度被予以批评,在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新公共行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价值核心。新时期条件下,我国处在行政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该如何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新公共行政对我国的启示以及促进我国的社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发展轨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交替成为关注的焦点。以效率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在行政学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为行政业务追求的主要价值。从公共行政剖析到效率主义的弊端,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主张行政学应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以市场化和工商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似乎又回到了"效率中心主义"。如何找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平衡点,规范行政学科学地发展,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演变历程来看,效率价值取向与公平价值取向的争议与互动贯穿整个公共行政学发展进程。每一种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或行政范式转换背后,实际上都是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的不同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效率价值取向与公平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公共行政理论发展规律和走向,也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行政学及其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无疑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既是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上的一种回音.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的关联性,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拓展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尽管新公共行政学最终未能生根立足,成为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但它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当代公共行政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了严重批判,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随之兴起。本文在比较传统公共行政和现代公共行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并进一步对公平行政的路径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行政公平问题,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行政公平把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要均衡实现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应当享有的利益需求.传统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内在地蕴含着行政公平价值,它们共同构成行政公平的重要理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从效率中心向追求社会公平转型这一理论为基点,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这一视角,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性走向这一问题,从理论及现实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还是一个理论难题.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视域审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发现,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要具体地、历史地看待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效率与公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从属于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贯穿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始终,对公平与效率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和把握,是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索,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推向顶峰。对公平与效率内在统一关系的科学揭示,是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的关键。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出发,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关系,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是评价教育政策的两个主要标准,也是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基本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表现出三种不同的价值向度: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时期追求"阶级内平等"的国家主导型办学体制;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三是2001年以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以县为主"体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不同解读,形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格局.当前,需要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出发,正确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及其关系,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发展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每个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另一种角度看基础教育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保 《文教资料》2007,(17):114-115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如何权衡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即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笔者主张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内涵来看,基础教育应是在适当追求教育的市场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对教育的社会公平和精神效率无限追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贯穿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始终,对公平与效率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和把握,是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索,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推向顶峰。对公平与效率内在统一关系的科学揭示,是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的关键。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出发,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关系,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总体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立场观点;分配领域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丰富、广泛,研究的切入点也多种多样,体现了百家争鸣,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过程中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处理。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存在对公平、效率概念界定不明晰的缺陷,可将"公平"界定为"经济公平"与"政治社会公平",从而将公平、效率转化到同一视角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是对该学科在萌芽发展期状况的隐喻,但"身份危机"却长期存在,从而质疑理论研究的合法性以及实践结果对社会福利的效用。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政治-行政二分法困境是造成"身份危机"的内在因素,政治-行政二分所引发的长时间争论导致学科一致性认同的缺失,并造成公共行政实践对效率的推崇以及对民主的遗弃。在正统公共行政中,政治-行政二分是基础观点,效率是核心原则,官僚制是实现效率的良好行政模式。然而,官僚制行政却带来了公共行政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正统的公共行政囿于难以摆脱政治-行政二分困境而无法解决"身份危机",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将摒弃"官僚行政",走向民主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要求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一定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就是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公平化.只有把二者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组合"(或者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教育公平是个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是我国教育改革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西方经济学视域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一般有三种模式: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的管理模式;以追求政治代表性、回应性及责任性为核心价值的政治模式;强调公共行政的法制性,以维护正当程序和公平等个体权利的法律模式。立足我国公共行政现状和国际公共行政发展趋势,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模式,应以传统管理模式(理性官僚制+新公共管理)为基础,政治模式和法律模式共同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20.
“服务”、“民主”、“公平”、“效率”、“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都不能作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 ,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满足行政需求 ,行政需求是社会向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 ,是公共行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前提。有一定支配权的政府、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行政行为、高质量的信息支撑网络和动态性的公共行政思想是满足行政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行政需求可以通过政治途径、经济途径、社会途径和文化途径来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