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公共行政理论的百年演变和发展,特别是其中效率与公平的价值钟摆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认为贯穿这几种范式中的核心价值观,即效率公平观,是一种价值钟摆。对效率和公平的偏好不同造成了不同理论间的分野,且引发了不同学者的探讨甚至争论。厘清这种价值取向,有利于从整体上切实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本旨。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了严重批判,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随之兴起。本文在比较传统公共行政和现代公共行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并进一步对公平行政的路径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学创立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几经变迁,但对"效率和公平"的探讨与追求是百年不变的主题。从传统公共行政对"效率至上"的单向度追求,到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的倡导,再到新公共管理运动尝试追求"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政府改革运动。行政学视域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进,揭示了人类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深化,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全面、有序的持续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兴起,传统的公共行政受到了质疑,其以效率和经济为中心的思想更是一度被予以批评,在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新公共行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价值核心。新时期条件下,我国处在行政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该如何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新公共行政对我国的启示以及促进我国的社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行政公平问题,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行政公平把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要均衡实现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应当享有的利益需求.传统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内在地蕴含着行政公平价值,它们共同构成行政公平的重要理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嬗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公共行政的价值转型和行政改革的基本走向。在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中,西方公共行政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演变,这对中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以价值取向为标准,可以把西方公共行政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前古典公共行政、古典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政府治理模式。前古典公共行政是指公共行政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之前的那段时期,也有学者将其称为“统治行政”,“自从出现了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就有了行政管理的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发展轨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交替成为关注的焦点。以效率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在行政学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为行政业务追求的主要价值。从公共行政剖析到效率主义的弊端,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主张行政学应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以市场化和工商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似乎又回到了"效率中心主义"。如何找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平衡点,规范行政学科学地发展,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着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通过对官僚制、理性、效率的解构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又通过公共能量场、想像、话语与对对话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来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大厦.这种解构与重建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改革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范式的双重转型--从管理理念到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早已是一个结构化的知识分支或独立的学科了。本分析了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历程,并探讨范式转变背后的价值动因,应该说从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到中期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再到近期的新公共管理范式.行政价值也从效率至上主义到以民主、公平为主导,再到以经济、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最后笔从哲学视野对以上理论流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服务”、“民主”、“公平”、“效率”、“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都不能作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 ,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满足行政需求 ,行政需求是社会向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 ,是公共行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前提。有一定支配权的政府、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行政行为、高质量的信息支撑网络和动态性的公共行政思想是满足行政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行政需求可以通过政治途径、经济途径、社会途径和文化途径来满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规范真空”、传统“技术主义”羁绊以及现当代“效率至上主义”理念的植入使行政主体逐步游离于伦理规范。伴随我国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制的失调,行政主体“公共人”特性和伦理自觉性日益式微乏力衍生了繁多复杂的不虞效应,行政伦理呈现出失范与冲突的困境。设计和建构合乎现代治理理念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并成功输入到现实行政系统中,是现代公共行政走出伦理失范窠臼的实践理路,也是契合行政现代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进路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法治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包括行政组织法和部门行政法两个维度。行政组织法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包括将国家价值目标元素融入立法目的、国家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元素融入立法原则、公务员法律规范上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三个层面。部门行政法上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则集中体现为以核心价值观重塑教育行政、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安行政、以核心价值观强化民政行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民主社会。行政公正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求,是改善社会不公正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简要分析行政公正的涵义及价值,阐发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现代多元新公共学说对行政公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事务的管理就是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承担公共责任的过程。而行政歧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对行政对象作出超过必要度的不符合行政公正的行政行为。行政歧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歧视,行政歧视往往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行政歧视是其基本体现。因此,弄清行政歧视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其基本体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行政歧视,从而提出科学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权力都该有边界,教育行政权力亦然。基于两大基本行政原则即"行政合法性"、"行政合理性"原则,结合教育行政管理对象即"教育"的属性,教育行政权力边界可划分为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法制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法制,在法制轨道运行。专业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教育自身的专业领域的各种规律,包括教学自主、学术自由、办学自主等。价值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社会公众对教育的价值期待,包括教育公平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采用商业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提高政府部门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在同期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中也又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影响,却并未取得期望中的良好效果。究其原因,则是我国与西方行政改革兴起的时代背景具有深层次的不同,行政改革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我国会陷入"悖论"。  相似文献   

17.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信念和永恒追求,即公共行政的精神。在新的时期,从建设责任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合乎公正原则的行政体制,对行政人员重新进行价值定位和功能定位,将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国家战略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价值观亦由效率逐渐转向公平;相应地,高等教育在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取向之间,也逐渐倾向于前者,高等教育公平将成为转型期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观。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应在社会转型期基本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制度公平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功能,而这有赖于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分权与行政主体范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我国有大量的行政性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企业组织都在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传统的以国家行政为主的行政主体范式遭遇挑战。为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对行政主体多元化现象进行研究,发展行政主体理论,丰富行政主体内涵,并以此为基点重构行政行为、行政权力、行政诉讼理论,构建行政主体新范式,推动行政法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