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及人的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职业”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人文精神生态恶化,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创新,就应回归教育的本质,贯彻人文精神。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教育目的、人才标准、课程体系、教师素养及校园文化创新等方面强化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此现状的原因,阐述了利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高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红 《华章》2014,(28)
人文精神教育,就是使个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在高等教育急剧发展的变化中,导致了一些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缺失,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文精神教育,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意义长远。  相似文献   

4.
王璐  丁名夫 《文教资料》2014,(26):48-49
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理念。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思维观念及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期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秋 《文教资料》2010,(34):235-236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是目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当今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究微观层面高职人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离不开人文教育。高职人文教育无论是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还是进行人文精神的修养,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呼唤高职人文教育,并阐述其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价值及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应该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忽略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逐渐被边缘化,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位置.笔者认为,加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刻不容缓,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实践中偏弃了人文教育发展现,遮蔽了人文内涵的能力观,压抑了人文精神的诉求,未能彰显职业化的人文教育.要改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需要秉承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厘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呼唤职业性的人文精神,促进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高职大学生是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在未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考察目前高职学院的人文环境现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基础以及人文素质的本质内涵,可以看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非常迫切、非常必要。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要做到: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突出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贯注人文精神;在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控制中体现人文关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也要繁荣校园文化,促进人文精神教育.激励和升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种先进教育理论的产生,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迈上一个新台阶,但近年来一系列校园事件的发生也使我们看到教育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负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由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重新审视“人文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指技术教育对人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ddresses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RE) concerning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pedagogical orientation that avoids both the pitfalls of a purely juridical address and a ‘cheap sentimental’ approach. The paper uses as its point of departure Richard Rorty’s key intervention on human rights discourse and argues that a more critical orientation of Rorty’s proposal on ‘sentiment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HRE. This orientation is not limited to perspectives such as Rorty’s voyeuristic approach to sentimentality, but rather focuses explicitly on the emotion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sentimentality. Such an orientation in HRE will not only 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more sympathetic to the living realities of those who suffer, but it will also interrogate the conditions of hearing narratives of suffering so that possibilities for cheap sentimentality are minimized as much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区教育应致力于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应与人文教育融合,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后教育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其发展状况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化及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在规划教育发展时,都将高中教育作为其关注的重要议题,注重升学、就业、全人三维目标的统一和强调学校类型的多元化与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成为这个教育阶段的全球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进化发展的。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教育本原等问题的回答,必须超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研究思路,必须超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线性研究范式,而应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研究人的发展及其教育的规律。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也才可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西部作为世界屋脊的特殊地势使其成为亚洲众河之源,从而孕育了西部独具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也由此凸显西部的资源优势。而此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优势决定了西部开发必定是富于西部特色的、以自然与人文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为目的的绿色开发。绿色开发的理念决定了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具有绿色产业教育与人文产业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语文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教育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唯一途径。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这是从事德育工作应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