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德桂 《今传媒》2008,(2):48-50
一、媒体根据政府文件写报道惹官司败诉但未被执行 2003年12月3日的<常德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记者陈颖依据湖南省常德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优化办)文件撰写的<武陵区法院被亮"黄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3.
吉路 《北京档案》2005,(9):44-44
据台湾多家媒体的报道,<两蒋日记手稿>辗转海外多年后,"暂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最近,胡佛研究所获蒋家同意,已正式入藏两位蒋总统的生前日记手稿--<蒋中正日记>、<蒋经国日记>.媒体报道普遍简称<两蒋日记手稿>.  相似文献   

4.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04年至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纸上以"80后"为标题的142个文本.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比较客现地报道"80后",呈现的"80后"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0,(6):80-80
张丹丹(1976年10月-),女,湖南卫视<晚间>、<背后的故事>节目主持人. 湖南湘潭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在<湖南新闻联播>1998抗洪抢险报道中担任前方报道记者.第一次担纲的电视节目便是<晚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她凭借在<晚间新闻>的出色表现评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电视新闻主播.2003年开始同时担任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因为<背后的故事>,2006年她获得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7.
吴立群 《新闻记者》2008,(10):91-92
2008年5月4日,沪宁高速无锡段发生6车连环相撞事故,事故造成该高速公路半幅路面绵延3公里被堵得严严实实,无锡日报记者获悉后迅速前往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另一个情况:许多车辆违规占用应急车道,导致警车和120急救车被卡在路中间动弹不得.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闻点,便在<"沪宁高速"堵车一小时>报道中提及.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上海一位资深记者曾说,去年中国文艺界有两大热点,第一,是巨片<十面埋伏>放映,创下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第二,是舞坛骄子黄豆豆连续地、高密度地在国际、国内舞蹈比赛中夺冠,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国际舞坛上声誉大振.黄豆豆表演的一批经典作品,如<醉鼓>、<秦俑魂>、<苏武牧羊>等,拥有难以计数的"追星族",这些舞蹈知音紧紧追随黄豆豆的演出踪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有的甚至在剧场打出横幅,为心中的偶像热烈鼓噪,情景几近于世界杯球赛了.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5日中午,河北省张家口市经侦支队民警通知"失踪"的<网络报>记者关键的朋友,称关键已经被刑事拘留,要求关键家属带钱和药品前往张家口.15日下午,记者致电张家口市公安局政治处,证实关键被张家口市公安局刑拘.(<新京报>2008年12月16日)  相似文献   

10.
自1912年5月唐绍仪首倡在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国务院设"新闻记者招待所",每日接待记者,发布新闻,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后,记者招待会这件事进展如何?笔者采取阶段普查和重大事件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1949年前的<大公报>进行纵向扫描,也查了某一时期别的报纸,如以报道新闻著称的上海<申报>,发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前的二十五六年间,从总的看,记者招待会这件事进展不大,中华民国和国民党各级政府利用记者招待会发布新闻的次数不多.这里有政局动荡、当权者更替频繁方面的原因,有新闻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当然,这一时期在记者招待会这个问题上也不是毫无进展.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当时的某某部门、某某政府要员"招待报界"、"招待新闻界"之类的标题已在报上出现,就是一个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刘晨  王林 《青年记者》2008,(4):69-70
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不仅是一个专业的信息传播者,一个美的缔造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能够以鸟瞰全局的宏观视野与穿透历史的哲学思维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观察军情兵情的望者.<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江宛柳笔下不乏美文,更不乏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深度报道.她的很多作品,特别是作品集<与兵车同行>中的"追踪改革"、"热点思考"两个系列,对当前军队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透视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庭审活动.  相似文献   

13.
自<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刊登<汪晖〈反抗绝望〉的学术问题>一文后,关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教授涉嫌学术抄袭一事被媒介炒得沸沸扬扬.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周>关于该事件的议程设置及其"编者按"进行分析,来考察<南周>在这一报道中的立场和角色扮演,并呼唤对媒介公共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了浙江临海市(隶属于台州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报道播发后,<人民日报>和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予以刊登.然而,与临海百姓大声叫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台州日报>刊登的是新华社记者的报道,而不是自己记者采写的报道.但即便如此,<台州日报>还是大受指责了.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由欧阳修、宋祁等人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删而成,虽然号称完备,但由于过度追求简省,实际上忽略了大量的史实.将<新唐书·儒学传>与<旧唐书·儒学传>比较发现,由于删改失当,造成许多学术史实的隐没无闻.在新修订的<儒学传>中,不仅忽略了<孝经>与<礼记>在唐代的重要地位,"三史"的传承与影响也被掩盖.  相似文献   

18.
庞春燕 《传媒》2006,(9):48-49
<扬子晚报>早在2001年就推出了短信版的"扬子随身看",成为中国报业最早一批"手机报"的践行者.5年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扬子随身看"发展状况如何?<扬子晚报>又是怎样看待手机报业务呢?本刊记者采访了<扬子晚报>副总编张晓东、网络新闻部主任张东风和总编办副主任陈明明.  相似文献   

19.
决策新闻解读,重在挖掘"决策新闻背后的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一个品种,也是近来<河北日报>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型题材.2005年以来,<河北日报>先后在一版突出位置刊发两组决策新闻解读,分别为<大手笔奠基未来>、<"河北一号工程"全景聚焦>系列报道,这两组气势磅礴的组合报道,引发读者全方位的思考,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闻周刊>关于亵渎<古兰经>的报道引发了美国新闻业关于使用匿名来源的大讨论.历史上最著名的匿名来源--"深喉"费尔特在这个时候公开自己的身份,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戏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