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好笑的对联     
《家教世界》2010,(11):48-48
从前,有个地主想夸耀自己的财富,过年时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下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有个秀才看了后,偷偷用笔在上下联中各点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完全变了。笑声惊动了老地主,他出门一看,立刻气得昏了过去。你知道秀才把标点点在何处吗?  相似文献   

2.
标点趣谈     
我们都听过很多秀才们利用标点符号惩戒残暴、贪婪、吝啬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的故事。比如,某秀才为一克扣顾客的酒楼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为: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并边写边念:“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酒店老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就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气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现行教材,是很重视朗读训练的。很多课文后的作业题中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的要求,我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前有个老实人,不懂得丈人说客套话的意思。有一天,他向一位秀才请教:"‘令尊’二字是啥意思?"秀才看他没什么学问,便耍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儿子的。"说完,秀才暗暗得意,掩嘴而笑。老实人信以为真,便回问秀才:"你有几个令尊?"秀才闻听此言,非常生  相似文献   

5.
幽默风趣,既是我们课堂教学语言追求的一种效果,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力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不可滥用,要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以达到催化感情、启迪智慧,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考名人录     
语言范本之二:幽默语言在高考作文中,恰当运用幽默语言是一种机智。幽默不是粗俗的闹剧,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幽默不是使对方感到难堪,伤害对方的感情,乃至侮辱对方的自尊,而是一种思想的健美操,是一种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7.
言为心声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秀才与县官、地主三人碰巧到同一所庙里躲雪。那秀才望着庙外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于是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县官也乘兴接句:“正是皇家瑞气。”那地主也不甘示弱,接上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一个在庙中避风雪的穷樵夫听得火冒三丈,骂道:“放你妈的狗屁!”刚好凑足了四句。这四句话很符合各自的地位、身份。秀才是读书人,喜欢吟诵风花雪月;那县官是替皇家办事、受皇家俸禄的人,时时忘不了歌功颂德;而地主呢,不愁吃不愁穿,雪下得越大越久,他就越可以乘机高价卖粮,发大财了,…  相似文献   

8.
《小音乐家扬科》(五年制七册27课)记叙了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故事。说明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种种迫害。该文运用了一些非常生动、恰当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对表达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深入思考、体现人物命运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加以剖析,一定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下面试加以分析。①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相似文献   

9.
一个秀才考试前,请一测字先生算命,随手写个“串”字,测字先生说:“恭喜恭喜,你能中举人,还能中进士。‘串’不是双中吗?”秀才赴考,果真如此。此事在当地传开了。次年,另一位秀才考试前,也写了“串”字请先生测,结果先生测得此秀才有患。此秀才不解:“为何上次秀才连中,我却有患?”测字先生解释:“因为你是有心写了个‘串’,串字下面加个‘心’,不是‘患’吗?”此秀才家中不久果真失窃。拆字趣闻一则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课文《孔乙己》里,有一句嘲笑、讥讽孔乙己的话:“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那么,“半个秀才”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12.
“句式灵活”具体要求,有三层含义:①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抒发的感情,选用恰当的、符合文体特点的、适合内容表达需要的句式。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概括、犀利的特点,因此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适当运用结构相对整齐、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式和加强语气的否定句式,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具有朴实自然、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郁的特点,因此应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增强语句的抒情意味。例:  相似文献   

13.
成语考查是高考语言知识测试的一棵常青树,题型和难度多年来也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题,分值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Ⅰ卷,让考生在包含着成语的四句话中选一句成语运用恰当或不恰当的话。其测试重点是:一考感情色彩的误用;二考望文生义;三考适用对象弄错;四考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考语境或逻辑错误。而在  相似文献   

14.
在全党全民大办文艺的今天,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多少“黄泥腿子红秀才”!浠水农民诗人张庆和同志就是这千千万万“红秀才”中突出的一个。张庆和同志,贫农出身,解放前,祖宗三代佃地主的地,住着破祠堂。七岁时,就给地主放牛,挨打受骂,过着牛马般的血泪生活,一直到解放后才翻身。刚解放时,他还是一个不滿二十岁的青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短短的八九年,他由一个放牛娃变成了全国闻名的诗人。今年,他出席了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光荣地会见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九月,又被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聘为教师,他在向全体师生作报告时,当场写了这样的诗:“来到华中大学堂,过去作梦不敢想,今到学堂会同学,只因有丁  相似文献   

15.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一篇文章,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我们在很多的文章中可欣赏到细节描写的精巧运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其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厚廷 《文教资料》2007,(29):95-98
体态语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可以在展示教师形象、传递师生感情、理解教学内容和调控课堂氛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高校扩招背景下,感悟体态语、掌握体态语的运用技巧是提高高校教师科学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主阶级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士族包含门阀地主和寺院地主,庶族包含豪族地主和富商地主,通过对这几个地主阶层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两个关于聪明人的故事。故事一:地主“命令”长工去给他买酒,长工问: “钱呢?”地主回答: “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没钱买到酒才算本事呢!”长工听了,知道地主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点了点头去了。半小时后,他将一个空酒瓶交给地主,地主看了看空酒瓶,问: “酒呢?”他回答: “有酒喝出酒算什么本事,从没有酒的  相似文献   

19.
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贬和中性的不同,这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就懂的,但准确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却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尚未过关。很能说明问题的是九二年高考全国统一试题第3题: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相似文献   

20.
修辞与文体     
优美、生动、感人的文章和言谈,离不开修辞。修辞是把词语、句式调整修饰得美丽动人,铿锵动听;是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最好地去表达思想感情。在写作中学会恰当地运用修辞,能提高作文品级。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在行文过程中可以运用比喻、借代、夸张、对偶。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有位考生用一个类似于对偶的句子,在文章开头描述人的一生:“生命在自己的一声啼哭中来到这个世界,又在亲人们的一片啜泣声里离开;生命在几位亲人的目光注视下走向开始,又在亲朋好友送别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