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建构为大学教师标准之研究聚焦,不仅是对社会变革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完善我国教师标准体系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助于为大学的教师评价行为提供了"基本尺度"。当代中国大学教师标准的系统建构,应确立三个原则或立场,即:必须基于主体的复合型身份;必须赋予大学以及学科必要的解释空间;必须得到大学和教师自身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围绕公民标准、教者标准、学术团体成员标准等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同时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时"观的视野下,观审科瑟根关于教师学习"洋葱构造"的四个层面,可揭示出我国教师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更新的路径。这就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校长作为最能诱发人学习欲望的支持性环境,应存续人文性和生命化特质;教师行为或行为潜势要有效改变,必须把握好时机,既要对瞬间泛露的时机快速捕捉并反应,还要对长区段内潜隐的时遇使出"组合拳";教师身份认同替代角色规制成为教师学习大势,教师应顺势而为,可通过"成长认同"和"叙事认同"反思既有认同;使命是支撑教师学习结构的不因时间而改变的魂灵,需要教师以哲学思维方式去追问并确定使命,还需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能。  相似文献   

6.
以学校区位、学校性质、教师年龄、教师学历、教师职称、教师教龄、教师性别、所属学科为自变量,以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为因变量,对H省7所新建本科院校200名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现状调查,探寻其职业认同的相关特征。统计分析表明: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自变量状态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面临想不想去、能不能去和要不要再去等与身份角色转换相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方面对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教师存在被动实践下的自我认同失调、经验缺失下的角色认同障碍、校企冲突下的群体认同困境、压力氛围下的文化认同危机。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应尊重主体地位,促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自我认同;完善实践政策,推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角色认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群体认同;创建和谐氛围,助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自编问卷并结合访谈对江西省358名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处于中低水平;不同性别、教龄、职称的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不显著;在职业认同的诸因素中,农村中职教师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期望、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职业意志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角色的多重转型,包括教师职业观的认同与构建、教师多重实践角色的转换、教师课程观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拓展。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协调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教育公平和坚持追求卓越五大基本原则。教师角色转型视角下深化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强调生命教育和价值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型教育管理秩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力,构建民主型教学管理秩序;以赋权推动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合作型教育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不同类型大学的教师发展目标有所不同。教学型大学教师发展的基本选择是"教学学术"的发展,这是由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性及"全能型"大学教师发展的不可能性决定的。为实现"教学学术"的发展,需要纠正认识上的"教学不是学术"的错误观念、政策导向上的"唯科研论英雄"论和大学教师培训上的"以科研素质提升为中心"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困境与出路: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实处境来看,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所做的调整与重构,如果没有教师道德使命的自觉担当与充分践履,将难收其效。然而,社会氛围的功利化倾向、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安排、教师教育的去道德化、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性依赖假设,却为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担当设置了重重困境。为了从这些困境中突围,我们一要坚定教师改变大环境的信心;二要做好教育制度的不断调整;三要增加教师教育中的道德因子;四要鼓励教师成为积极的道德行动者。  相似文献   

13.
孟子乐教思想的深层意蕴是人的发展,其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活动的利益追求,乐教是教师追求教学利益,实现自身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教学利益是教学活动中满足教师生存发展需要的对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孟子乐教思想对建构当代教师教学利益观的启示表现在:“得”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主体性;“英才”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关系性;“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活动性;“乐”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发展实质.  相似文献   

14.
赋权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领袖教师对其专业群体的引领;二是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鼓励同侪协作,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等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自主才是专业发展持续且有效的基础。在中国大陆,教师在职的专业发展受到行政部门的主导,骨干教师们在各种专业发展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呈现出精英化、等级制与工具性等特征。此外,由于处处受到行政干预,教师的专业发展充满着功利色彩、被迫与被动。我们认为,只有赋权予教师,留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并提供更多选择,才能促成教师持续而有效的发展。教师领导的专业发展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名城市初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详细探讨了工作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来源和类型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初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为严重;男、女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教龄为1年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其次是教龄为6-10年的教师;普通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示范校教师严重,但个人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对提高教师个人效能感的作用最大;就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来说,来源于校领导的支持最为有效,情感支持比实际支持的作用更大;同事支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行为与时代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目的要求的关系;教师行为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发展的关系;教师行为研究与教育研究的关系,提出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合目的性、促发展性、向学生性、趋实践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7.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8.
教师胜任力是对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所必需的自身的因素的综合界定,它既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对于教师成功教学所必需的深层次要求的性格、品质、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教师胜任力的两个经典模型分别是胜任力冰山模型和胜任力洋葱模型。为了有效提升教师胜任力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学校要根据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进行教师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西教师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2):38-43,57
在文化领域中,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教师文化具有不同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特征。圣贤文化、官僚文化和公仆文化依次是中国教师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而西方教师文化的演变轨迹则依次表现为教仆文化、僧侣文化和专家文化。它们体现了文化比较中的殊相特征。在中西教师文化不同的演变历程中,也存在着一致性,即教师文化与历史发展、教师形象和教师知识的关系具有文化比较中的共相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研讨文化与教师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学研讨是教师群体合作之一斑,是教师进行校本研究、促进专业提升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许多学校中常常把研讨课上成公开课,教师既不敢真实的暴露自己的问题,又不敢真诚的提出别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研讨只停留在形式上,阻碍了教师个性的真实发展;或把教学研讨看成是自上而下的检查、评价教师的过程,造成了教师局囿于单兵作战的个人主义文化,也压抑了教师个性的主动发展。因此,只有把学习型研讨文化作为教学研讨文化重建的方向,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