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入新课艺术;讲授新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课堂练习艺术;课堂板书艺术;课堂总结艺术;课外作业艺术  相似文献   

2.
董阔忠 《科教文汇》2010,(20):93-94
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方法有: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教书的最佳途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瑛 《科教文汇》2012,(14):43-44
2007年,我校申请的省级课题《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的和谐教学模式建构研究》正式开题论证,作为课题研究的阵地之一——艺术课堂,五年来,我们的艺术课堂在"以人为本,平等对话,和谐发展"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影响下,积极探究,着力创新,勇于实践,与总课题共成长。无论是教师培训、课堂实践、说课评比、论文评比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与成绩。五年的辛苦努力,构建了和谐的艺术教学新的模式,以艺术教育独特的课堂魅力成为总课题研究大花坛中一朵绚丽奇葩,真的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4.
卢彦 《科教文汇》2011,(6):105-105
初中生物课堂的"问题导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善问、善导、精心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等实施原则,着重"情景提问,导入新课"、"层层设问,探索知识"、"归纳总结,反馈迁移"等教学要点,有利于生物课堂的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于长立  王冠波 《内江科技》2004,25(6):23-23,26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初步探讨了《地球概论》动画模拟教学中,通过新课导入、语言表达、图像板书、课堂提问、课堂总结等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应该不一样。本文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从当前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远程开放教育《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回归课堂",在"传统——网络"课堂里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学是门艺术,在交际框架下这种艺术性尤为明显。从教师课堂用语、课堂设计以及课堂管理来探讨其中蕴含的艺术手段,为更好的组织教学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视角;教学实践也验证了探索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美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勤 《内江科技》2014,35(8):157-157
<正>一堂历史课大致分为上节课内容的复习、新课教学、当堂知识强调和随堂演练四个环节。只有将课堂教学艺术展现于以上环节,我们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不至于是句空话。一、用"精"、"巧"、"联"做好有效的复习历史的学科性使新课教学前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显得非常必要。如何实施有效的复习呢?首先,我们强调复习的"精",一般来说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内容不在多,而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及作业批改情况。  相似文献   

9.
白伟 《知识窗》2013,(3):24-24
本文针对当前"高效课堂"存在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合理的加工和取舍"、"教师仍然主宰课堂"、"课堂讨论形式化"、"淡化教学设计,教学过于随意"、"对学生评价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追求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建设相应的学科资源库"、"准确定位现有课程资源"、"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等对策,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华峰 《科技风》2011,(12):228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包括新课的导入、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束的组织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情境引人入胜,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鸿雁 《科教文汇》2010,(17):96-97
新课改的春风为语文教学送来了对话理念。对话一度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阅读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表面热闹、实际低效。充斥课堂的,大多是由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脱离文本的"空对话"、漠视差异的"零对话"、琐碎问答的"浅对话"。本人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在阅读对话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扮演不同角色来承担质量调控任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教师要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对话;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引出话题,启动对话活动。在课堂对话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参与对话,通过点拨、激励引导对话深入,调控对话方向;还要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拓深话题、提高对话质量。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做有效性阅读对话教学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中“导”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艳红 《科教文汇》2011,(36):117-117,208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大有学问。它既包括新课之"导"、问题情景之"导"、学习过程之"导",更包括学习方法之"导"、思维方式之"导"、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助之"导"等等。总之,"导"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应该说"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和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李夏 《科教文汇》2010,(29):60-61
"高效课堂",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这在一堂没有试讲的公开课上得到了验证。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一是激趣导入,使学生进入"共振"境界;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三是搭设舞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相似文献   

14.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有问题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实验导入等。笔者长期从事九年级化学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重点推荐几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此方法可打破传统的严肃性,让化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以往积累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最终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轻松愉快地习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发展新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颜增水 《科教文汇》2009,(17):125-125
数学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务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近年来,我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教学基本环节出发,作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基本结论是:教师要“预习指导——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辅导校正”;学生要“预习新课——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从中研究出了一套符合我校特色的,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新模式。本人从导学稿的基本内涵、导学稿的作用、导学稿的实施要求这三个方面谈谈导学稿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吴东军 《科教文汇》2009,(32):146-14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巧妙地将读写渗透在"三个课堂"之内,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学习、课外拓展、生活实践三个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以"第一课堂"为主体,精讲细读;以"第二课堂"为扩展,读讲演议齐并进;以"第三课堂"为延伸,深入生活和实践勤写多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唤醒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唤醒"学生的数学课堂情绪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始终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愉悦、投入的状态,从而顺利进行师生互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课堂情绪的前提;关键是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即进行课堂调谐、调味、调温、调速的"四调"艺术;还可采取"尊重、赏识、赞美、激励"的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8.
<正>导入新课,就是指在课堂开始之初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出教学的内容,通常时间一般为五分钟左右。一些教师对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导入,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一、导入的作用1.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安排在课堂之初,就是因为学生的状态需要从课间休息转换到课堂学习中来,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的目的性不强,如何没有这一状态的转换,学生在课堂中"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会使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大学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型教学,传统型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得到了诠释与印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义 《科教文汇》2012,(6):100-100,10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这样几方面实施"愉快教学法":教师的姿态亲切和蔼;教师的语言准确简洁;设计独特精彩的课堂导入;追求轻松活泼的数学课堂风格;构建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