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形成与被接受有一个过程。南宋以前学者对唐两家已有共识,但对宋六家文的认识还不一致。吕祖谦最早集中宣传宋六家文,梳理唐宋古文流派。他选编的《皇朝文鉴》、《古文关键》及其他从事的教育活动,对宣传唐宋八大家,确立唐宋八大家的地位、促进唐宋八大家的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系统而准确地阐述了唐宋古文革新的过程,完成了唐宋各个时期古文运动主要人物承继谱系的构建。《总目》对唐宋古文革新扭转文风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唐宋古文革新流于僻涩的倾向、骈散的态度进行了批评。近现代文学史接受了《总目》唐宋古文革新的评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唐宋古文革新的骈散主张逐渐被强化、革命化,影响了后世文学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八大家”是“唐宋文”的杰出代表,也是“唐宋文”的缩影。通过对“八大家”的分析,以点带面,既可以看出“唐宋文”数量可观、风格多样、体式齐备、理论丰富扣骈散并进的整体风貌,又可以加深对“八大家”的了解,还可认识到唐文、宋文在数量、风格、体式、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可谓“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唐宋女性的地位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研究这一时期女性的财产权利,对于了解唐宋时期女性的状况,进而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妇女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唐宋“为人女”财产继承权问题的考察分析,认为唐宋时期未婚女性具有一定的财产权力,而且,女性在实际生活中享有的财产权益,一般都超越礼、法的规定。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界所谓中国古代妇女实际地位高于法律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唐宋古文作家对科举考试曾有所批判,但后来他们的作品又因具有典范性、文学性而适合于科举考试的需要,因而成为考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考察这一变化过程,不仅可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多有一些了解,而且也能为当今语文考试改革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出生于江西南丰一个官宦人家,12岁时曾巩就作了“六论”一篇,为当时所赞。16岁,即笃志为古文。 后随父曾易占迁移至玉山县(江西境内),其间周游当地,曾巩写成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内容主要是记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  相似文献   

9.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它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得电影更加简洁明快、精炼含蓄、节奏快捷,以有限的时空表现更丰富复杂的内容,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第七艺术).有趣的是我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非常注重画面、声音乃至对白等的有机组合,与作为电影语言的蒙太奇非常相似,其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极为类似,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容量,使得作品蕴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是唐宋诗词富于意境美学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子孝 《教师》2012,(10):119-120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你注目唐诗宋词这两座高峰上时,"贬谪"一词会时时跃入你的眼帘。可以说,唐宋文学史就是文人的贬谪史。如果你列出此期文人的遭贬名单,肯定会使你触目惊心,也会使你在无限痛惜之余陷入深思中。由于他们的个性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被贬后的遭遇也就各不相同。唐宋贬谪文学记录了唐宋文人的贬谪史,唐宋文学的全面繁荣同样离不开唐宋贬谪文学。  相似文献   

12.
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河之一。但历史上汉水正源问题却围绕《禹贡》“皤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的记载两千多年来长期争讼不已。唐宋时期,随着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历史地理学者对此作出进一步不懈的探索,兴元府三泉嶓冢汉源说基本上得以确立,奠定了后世汉中汉源说的基础。本文根据唐宋大量地志文集的记载对唐宋时期这一学案过程作了勾勒和梳理,认为对汉水正源兴趣颇浓的争讼与不懈求索,显示了唐宋间汉水文化地位的提高和唐宋学者对西部水系地理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4.
虚词大多没有意义,因而有人认为虚词可有可无。其实古人早已对虚词的使用予以重视,注意到虚词在修辞中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举不胜举。恰当地运用虚词进行修辞,有助于丰富诗词的内涵、有助于寄寓感慨、有助于激荡诗情、有助于深化意境,这对于唐宋诗词艺术性的提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以创造性劳动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大厦的历代作家群体,尤以唐宋两朝群星璀璨,异彩纷呈。文章通过研究唐宋作家群分特点及其创作影响,旨在将作家的本位研究与作品的本体研究结合起来,以期比较准确地回答唐宋文学史上诸多现象的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17.
唐宋咏史诗中有大量对汉代张良的题咏,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韦庄、苏轼、王安石、朱淑真、陆游、文天祥等著名诗人在内.绝大多数诗人对张良的显赫功名和个人风范推崇企慕,给予了热情赞颂,也有少量咏史诗对张良晚年所为提出了贬责.唐宋有关张良的题咏从主题而言大致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热情讴歌青年张良任侠道义、金锥刺秦的无畏壮举,二是对张良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帝王师”功业推崇备至,三是对张良晚年功成身退、修道辟谷的人生选择褒贬不一,代表了唐宋知识文化阶层对张良的整体评价.唐宋两代大量涉及张良等楚汉人物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咏叹张良者大多集中在其豪侠智勇和反秦辅汉的千秋功名方面,而宋代诗人对张良的题咏则多聚集于他的功成身退、隐逸山林、修道辟谷的晚年生活.这既反映了张良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唐宋士大夫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人生观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气"说是古文论中一个较重要的批评范畴,其美学价值在于倡导文学中旺盛的生命力、强调艺术与生命的联系.其内涵及理论演变,反映看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格与文化品味.唐宋诗风之不同,从"气"的角度看,正是"情气"与"理气"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成为时代的明显特征,特别是对于唐朝来说,经济稳定、社会开放、文化繁荣,这在根本上营造了和谐、自由的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为女性文学的出现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说,唐宋时期知识女性的文化运用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社会上层女性还是下层女性,她们都善于通过文学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这在根本上促成了女性文学在唐宋时期的繁盛,为我国女性文坛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积极展开对唐宋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女性自身等多个要素来进行深入地解读和阐述,揭示女性文学在唐宋时期繁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