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就其含义来说.就是对语言的加工调整.使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修辞可以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类.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消极修辞包括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  相似文献   

2.
本就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关修辞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修辞不仅仅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问题,而应该是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和创新的问题;语言没有阶级性,修辞的技巧也没有阶级性,应向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学习,而不仅仅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修辞与逻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修辞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换个名称,换个说法”并不都是“借代”;“对偶”也不是“对对子”。  相似文献   

3.
张雁 《教学与管理》2007,(6):13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中有一条总括性的目标:“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明确指出了语法修辞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放在文化视野中讨论 现代修辞学认为,修辞就是特定文化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共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在这些修辞手段的形成和运用背后,是特定的文化积淀。“话语场是指人与人的言语交流网络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说话人永远(包括未说话时)有影响力的话语积淀。这种积淀有时是即时生成的,有时是既定的并附有一定场景的语言用法。”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明建设中,规范修辞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这个作用,就应该采用以下方略。即强化“辞不可不修”的意识,坚持“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掌握“言曲而中”的量度,追求“质彬彬”的境界,进行“语言学家下水”的训练,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精神明建设才不会流于形式和空泛。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语言修辞的发展史上,“受众”经历了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过程。而现代修辞理论、实践都以不同的方式重视受众及其在修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众是修辞情景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修辞过程中,受众意识影响着修辞内容、形式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获得合意的修辞效果,修辞者需要考虑受众的功能需要并与之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8.
张峰 《语文知识》2002,(6):38-38
一般来说,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变化,要尽量避免用字的重复。可是,有时候,作者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用字时故意制造重复,通过某些特定字词的重复使用来传达特定的意味,实现特定的表达效果。像“同字”辞格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同字”格,指的是为表达的需要作者特意将同一字置于上下相关相应的语句中反复运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修辞就是修饰词语”这一理论的自身、在创作实践中的不周遍性的分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探讨修辞之后,认为:修辞的“修”不仅含有“修辞”之义,还含有调整、适用之义;修辞不仅是“修饰词语”,还包括修饰语言、调整语言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状况,指导人们怎样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流。语言表达的各种方式、手段的形成主要依赖语言环境,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的研究,都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境与修辞的结合,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修辞理念是修辞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修辞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都是修辞材料、得体是修辞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梳理探究”部分加入了《修辞无处不在》一文,让许多学生迷惘:到底什么是修辞?修辞不就是比喻、夸张之类吗?其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修辞格,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修辞是语言手段之一 ,自然在说话和写作时运用它也有不精确的、含糊的一面 ,这种不精确的、含糊的一面也就是修辞的模糊性。修辞的模糊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利用修辞模糊性可搜寻最准确的词语表达意义 ,也可对事物进行类比 ,而利用内部形式的模糊 ,还能产生新词根  相似文献   

15.
李欣 《文教资料》2013,(21):15-17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相似文献   

16.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修辞格则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定文化所编制出来的语言组合的模式。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修辞中的语音修辞、结构修辞、语义修辞和情理修辞对于增强语言表现力很有帮助,这在中国汉族婚礼用语中有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种构想:关于重建修辞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修辞方法体系主要有三大类:以"两大分野"为纲的体系、以语言三要素为纲的体系和以语言运用单住(用词、造句、谋篇)为纲的体系。从现代修辞学的角度衡量,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客观存在的困难,这些体系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在对现有修辞方法体系发表评述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修辞方法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墨经》对中国传统的“修辞立其诚”的修辞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诚信,既是文化价值观,也是修辞的根本目的。以诚信为归依、以尚质、“抒意”为特征的修辞观与《墨经》语言运用中的修辞实践是一致的。其理论阐述和修辞实践,为后来的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先论证模糊理论是处于修辞系统中核心地位的隐喻的生成基础,然后用演绎法推而广之于其他修辞格,提出模糊语言概念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伸缩性为修辞活动“和而不同”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是架设模糊语言与传统修辞格之间认知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